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对组织开展好2019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作出部署安排。(1月30日《人民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生存发展、国家繁荣振兴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社会基础广泛深厚。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众多传统节日,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完美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源泉。
重视文化传承,就要守住传统节日的根脉。尽管这些传统节日,形式不同、主题各异,但其中所凝结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则是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无论历史的风尘如何湮灭,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洗涤,这些传统节日始终是华夏儿女赖以生存的精神港湾,是人们连接心灵的支点和维系亲情关系的纽带,历来备受关注和重视。
守根铸魂,传承创新。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健康、活泼、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健康的文化观念和价值标准,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同心同德,共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无疑有着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正因如此,通知要求各地深入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突出节俭、安全、祥和、大众化工作理念,精心设计、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这样的部署要求,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节日更好地走进群众生活、浸润人们心田,而且更有利于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把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基因、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挖掘出来,发挥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全民的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值得点赞,值得期待。
正如一首歌曲中唱到的:“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虽然时代在变迁,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始终不能忘却的就是“团团圆圆”这种家国情怀,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胎记,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植于灵魂、潜滋于血脉、熔铸于骨髓的基因密码。如果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到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价值,就无法推动节日文化活动千姿百态、精彩纷呈、健康向上,更无法让家国情怀成为全民的精神基因。各地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读通知精神,从“文化闹春”出发,多措并举,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通,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协调,让群众在和谐的节日气氛中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过好“我们的节日”,留住“我们的根”,这是最大的福利,更是最大的福气。(南方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