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之中“返乡文学”的创作高峰期。鉴于现在许多人还没放假,大多数“回乡见闻”还在酝酿之中,各路“回乡指南”先登场了。
这些“回乡指南”有按行业分的,比如《互联网人回乡求生指南》。但大部分还是按地域分的,比如《山东男孩过年回乡指南》《苏北男孩过年回乡指南》——好吧,山东总是重灾区。
作为一个山东男孩,不,山东老男孩,比别人好像多了一些话语权。
正如那篇《山东男孩过年回乡指南》所说:“过年,对山东男孩来说等于是一次最重要的考核……过去一年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在时间的洪流里丢掉了山东之魂?”
但我已经连续两年缺考了,惭愧。当然,我不回家的理由也属可豁免之列——添了新丁。但是回乡过年的记忆总是深刻的。
众所周知,“回乡指南”都是围绕着“灵魂三问”展开的:在外边混得好不好?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娃?
我知道这些问题使许多人头疼,但头疼程度明显被互联网放大了。准确地说,是被急于冲击KPI的自媒体人放大了。
亲戚邻居之所以翻来覆去问这些令你头疼的问题,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社交生活一贯缺乏边界意识,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跟你实在找不到共同话题。后一个原因大概才是主要的。
我有一个长辈,每年过年喝酒时都要张罗着给我“说媳妇”(介绍对象),从我十几岁开始到我自己找到了对象为止。年年不休,大家都当一乐,以致后来我还会主动提起这个话茬。
也不排除有人通过刁难你来获得某种恶趣味,但这种人应该少之又少。哪有那么多别有用心,分明是你疑神疑鬼。
村里人即便对你有一些吐槽,你也通过互联网“报复”过了,谁也不吃亏。这么想想,是不是心理平衡了?
另外,有些人回乡担心被盘问,还有些人担心不被盘问的,比如那些刚刚升职加薪的人,他们更认同的是楚霸王的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过年本就是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的一次大型碰撞,擦出一些火花在所难免。人固然不能活在别人的看法里,但也无所不在别人的看法里。
人生的重点,不是能否经受亲戚的盘问,而是能否经受自己的盘问。
吐槽归吐槽,不要入戏太深。你还真打算拿“回乡指南”指导自己的回乡路吗?那就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回乡之路,既要经历难比登天的抢火车票大赛,又要面临恼人的“灵魂拷问”,为什么人们依然义无反顾、年复一年?答案便是你我从小便在作文里写的:思念与亲情。
回到家之后,不要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刷手机上,不如多跟父母聊聊天,或者多吃几个饺子。过年总有许多虚礼,但哪些东西是实的,自己心里要有数。
所以,对那些回乡求生攻略、应对逼婚指南,真的不必太care。看太多了,不会让你更轻松,你还得当心找不到回家的路。□西坡(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