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中国网: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4日16:58 来源: 中国网

傅佳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地区的战略定位,它将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融入和推动全球合作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与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体系、基础设施、金融制度、科教创新等方面已经具备诸多优势。未来三地合作不仅是经济层面上,更会上升到制度层面上。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创新上具有其他国际和国内城市群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过去四十年创造了我国改革史上的多个第一,积累了大量促进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和经验。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国家始终秉持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给予港澳两地充分的制度自由。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具有“一个国家、一种文化、两种制度”的特点。

未来在这片土地上,尽管存在制度磨合,但更会打破行政区域规划与管理体制的藩篱,探索出更多区域合作的新制度、新模式、新理念,通过建立新的机制促进人才、资本、商品、服务、信息等要素三地双向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不光会为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对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区域协同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提升国际化水平

依托香港、澳门本身已具备的国际交流优势,带动珠三角地区的法治、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产品质量标准等软环境建设,一方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尽快追赶和适应国际规则,通过与国际规则对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化、法治化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使得三地在投资、贸易、金融等多领域更加开放和便利,为世界各地的资本、技术、人员来华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形成国际政治经济交往的新规则,未来进一步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规划》提出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同时明确了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各自的城市功能定位。这将有利于充分巩固和发挥区域内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体系,避免城市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实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新的城市群发展体系强调产业分工,珠三角地区深耕传统制造业、迈向“智造”产业,广州增强商贸、物流、交流功能,深圳发挥其科技创新优势,港澳地区依靠其金融、信息等优势,旨在实现产业链全面融合。通过珠三角城市群的工业实力弥补港澳“工业空心化”的缺陷,发挥港澳地区的金融资本对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国际化的助力作用,同时通过辐射引领三角九市和粤东西北大区,拓宽产业布局的腾挪空间。

“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内生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最具有创新基因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类型改革试点、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都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和诞生。深圳、香港、广州拥有多所高质量大学,拥有大量年轻的在国外国内著名学府深造的高科技人才,这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本。未来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改善人才引进制度,实现大湾区的创新要素集聚,最终形成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

提升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方面,港澳地区在公务员制度、公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经验上有非常多的经验可供珠三角地区参考和学习。另一方面,现有的以市为单位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的统筹制度,并不能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动。

未来通过制度衔接,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携性等措施,实现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既实现了三地居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香港、澳门、深圳的土地资源紧张矛盾,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随着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的覆盖,未来在三角九市居住到港澳深上班成为很常见的事情,实现城市间高度融合。

【责任编辑: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