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红人也在各行各业陆续出现。近日有媒体对“知识网红”的导师约见用户数、各专业领域可供选择的话题和行业分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人们了解这一网络群体提供了参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利用,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获取信息、聊天、娱乐到现在追求专业知识指导的过程。在以知乎为代表的一些网站的推动下,“知识网红”与近些年出现的医生网络问诊、网络培训学校等,都属于凭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范畴。
“知识网红”的崛起,一方面是由于其独特的知识特质与身份符号、经验积累,他们满足了受众对于情感、工作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需要,因而受到大众追捧;另一方面则是借助网络推手的宣传造势和传媒效应,“知识网红”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知识网红”反映了当前社会不同行业之间合作不断加深、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趋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络红人现象出现已有多年,如当年的凤姐、犀利哥等,大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未给网络与现实社会提供多少正能量,人们大多抱着新奇、戏谑的态度围观,而“知识网红”的出现改变了网络红人的单一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网民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关注娱乐明星、体育赛事、影视作品,而是有意识地将互联网作为自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但倘若仅凭这些知识变现网站上的“知识网红”而推论出中国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显然为时过早。年初某调查机构发布的《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人年均阅读量为5.5本纸质书,比2017年增加了1本。而2011年韩国、法国、日本、犹太人的阅读数量分别是11本、20本、40本和64本。尽管中国人阅读量近几年略有提升,但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依旧差距较大。
也许,“知识网红”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民众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之后,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知识是人类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增长智慧的核心要素,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发展动力、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知识网红”,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围观,更不能只是消费,更加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将对知识的需要和自我的完善、国家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萧伯纳曾有名言:“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可以作为警醒。 (龙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