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南方日报:中国电影呼唤“想象力消费”时代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5日10:32 来源: 南方日报

笔者获悉,2019年,中国有多部科幻电影有望陆续上映,如滕华涛执导的关于外星人与人类在上海决战的《上海堡垒》,张小北执导的改编自科幻探险漫画的《拓星者》,以及《明日战记》《球状闪电》等。它们被寄予厚望,甚至有人提及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这与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无关系。当时,该片以“孤片盖全唐”之势,打破许多中国电影口碑、票房不一致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双赢。

在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背景和格局里,笔者认为《流浪地球》掀起的这股国产科幻电影新浪潮或将蔓延全年,并且有着三重重要意义:

首先是一种“硬科幻”新类型电影的出现和新主流电影内涵的加强或拓展。中国原先不能说没有国产科幻电影,但相对而言不成规模、体制、气候,更无科幻类型电影大片的气度、格局,不足以用科幻类型或“硬科幻”冠之。如《长江7号》《美人鱼》等,世界观设定还比较稚嫩,科幻性不强,在想象力、画面、声效等诸多方面存在局限。而以《流浪地球》为例,影片不仅在工业水准上的表现和完成度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中一些鲜明的“中国意象”和中国情感更是令人振奋和自豪。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又以其全民热议的现象性,跨越了类型电影的格局,为新主流大片增加了更多新元素、新内涵。实事求是地说,没有向国外成熟的科幻类型电影大片学习借鉴,是不太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的。

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大片在电影市场上占据了文化主导性地位,无论是票房硬指标还是文化影响力。这一类电影一方面体现出香港电影人与内地电影人的产业协作与美学、文化融合,也标志着电影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形式与中国本土气息、“中国梦”等元素的进一步融合。就整体而言,新主流电影大片普遍呈现出类型化加强、视听工业化、“产业升级”“接地气”,强化国族情结和群体文化认同,表达“大国崛起”的共同愿景,满足普通民众对强国梦、强军梦、中国梦的向往等特点。

而比起《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这些影片当中情节设定和视听效果上的当下性、跨国性、奇观性,《流浪地球》所代表的科幻电影无疑在新主流大片这个序列中扮演了一个继续高歌猛进的角色,不仅保持了明快、紧张、激烈的戏剧节奏,更是从时间上延伸到未来世界,空间上扩展到外星宇宙,价值观上更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此而言,与其说国产“硬核”科幻是一种新电影形态或类型,毋宁说是“新主流电影大片”的加强版或升级版,在这个类型当中有望涌现更多“高新优质品种”。

再次,国产科幻电影对于工业美学建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科幻电影往往拥有巨大的投资、超强的匹配、完整的工业流程,场面宏大,气势磅礴,表现主题具有深刻的普遍性,非常适合用于展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和文化软实力的建构。“硬核”科幻更是近几年中国电影界呼唤和期待已久的、足以体现中国电影工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一个高峰,也被视为“电影工业美学”的标准化案例。尽管《上海堡垒》《拓星者》《球状闪电》等影片还未上映,但参考以往国内外科幻电影投入资金和人力,制作的难度和周期之长,其所启用的高新、尖端、前沿技术,都使得人们对接下来要上映的这批作品是否能继《流浪地球》之后,刷新观众对中国“重工业电影”的认知充满期待。

第三,按传统文化“不语怪力乱神”的眼光看,某些科幻电影题材也许不免有“杞人忧天”的色彩,但实际上科幻电影往往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时代文化隐喻意义和公众影响力。举例说来,《流浪地球》所取得的票房佳绩,是时代、文化、科学精神、中国梦、青年文化、网络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是一种阿尔都塞所说“历史的多元决定”的结果。当电影作为一种现代民俗文化已经介入国人的精神生活,围绕电影引发的热议和各种观点交锋,譬如豆瓣网上的打分,更成为颇值得研究的一种文化消费现象。而科幻电影作为汇聚、映射了时代精神、热点话题和中国梦的集大成者,它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对国人甚至全人类的梦想机制产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以此为契机,中国电影市场或将迎来一个开掘中国观众“虚拟消费”或“想象力消费的新阶段”。一定程度上,“幻想类电影”是衡量一个民族想象力、创意力、创造力之程度的标尺之一。这类电影不仅因其故事的假定性和虚构性,充分迎合了当下年轻一代观众对于拟像环境的依赖感与“想象力消费”的诉求,而且在类型融合基础上加入中式幻想再造的创作模式也有助于在电影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认为,《流浪地球》开启的想象力模式只是诸种想象力模式之一,并非代表全部。除了硬科幻大片,还有软科幻,还有“烧脑”悬疑、电影与游戏互动、中国风奇幻电影等多种类型,这些都是“虚拟消费”或“想象力消费”的几种电影模式,也是未来中国电影可以大力开掘的发展空间。

只有电影市场上出现更多元化的类型,更合理的品类格局,才能助推中国电影的常态化的继续发展,也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包括作为观影主力军的青年群体)日益增长、日益多元、与时俱进的审美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