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央视网:在“举吊瓶参观衡中”窥见的焦虑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1日09:28 来源: 央视网

5月4日,是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开放日,一位父亲举着吊瓶,带着正在输液的女儿前来参观。10岁的女儿此前连续四天发高烧到38、39度,但父亲认为开放日机会难得,想让孩子好好感受衡中的气氛,“我们没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

“女童”“吊瓶”“衡中”,这样的组合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眼球。视频一经传播,旋即引爆舆论,并一度冲入热搜榜前列。

作为一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我十分理解这位父亲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但对于带着高烧女儿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这种有失理智的方式,却不敢苟同。

舆论场上,同样仁智互见,引发了一场口水战:一些网友批评女童父亲“越是没文化的人,越是喜欢用力过猛”,“鸡生蛋后,嫌自己不会飞,却逼着鸡蛋飞”,认为这种“打鸡血”的做法是一种病态教育,甚至看到了父亲身上“没有人性的狼性”;而一些网友则理解这位父亲的“责任和爱心”,觉得他正是因为吃过没文化的苦,才期待孩子通过刻苦的学习来争取向上通道。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桩小事,虽然喧嚣一阵很快就会过去了,但所折射的问题却值得引发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这样的个案,之所以不经意间就令舆论场撕裂,其背后隐藏的两个阶层的焦虑或许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身处社会底层(或者有过底层经历)的人,在资源相对匮乏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能否拼命挤上衡中这样的独木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当这成了孩子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而且是可以不凭门路,凭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公平之路时,又有几人能淡定?

而相对处于优势境况的阶层,同样也满怀焦虑。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在优渥的条件下延续优势,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又痛恨于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期待教育生态向更加关注孩子感受的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转变。但在应试大环境难以遽然改变的情形下,也只能无奈地加入逼迫孩子的大军之中。心有不甘的他们,对于“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这样的极端行为,无疑会天然滋生反感情绪。不仅如此,批评抨击背后还潜藏着对衡中模式类学校破坏教育生态、自家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该如何与之竞争的现实隐忧。

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围绕“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事件而掀起的口水战,正反映了当下教育改革的困境。众多底层百姓依然期待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而相对处于优势境况的阶层却期待早日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桎梏。两者如何兼顾权衡,颇费思量。

视频中有一个镜头让人心头百味杂陈:当一脸病容的小姑娘面对采访者提问怯怯地回答“希望考上(衡中)”时,站在一旁的父亲则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考上!”“不能辜负爸爸的希望!”这是鼓励还是命令?这是逢难必上的勇往直前还是不进则退的孤注一掷?

家庭情况和所处立场地位的不同,当然对教育的理解和需求会有差异。但不管怎样,教育孩子要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理应是共同的原则。带着女儿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我们不必过于上纲上线,甚至动辄给他戴上“狼爸”的帽子,但这位父亲教育方法失当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有必要善意地提醒他要讲究方法,在激励孩子的力度上再多些温度,对孩子的要求多些伸缩度和自由度。否则,罔顾孩子意愿和现实、甚至透支孩子健康的“为了孩子好”,一厢情愿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责任编辑: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