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工人日报:治理“药驾”,我们可以做更多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11:47 来源: 工人日报

6月2日,据浙江海宁市公安局通报,5月29日上午10时多,在海宁某医院工作的护士小沈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下班回家时,突然感觉头晕恶心,随时有车辆失控的危险。她坚持着把车驶向路边并停稳,然后报警求助。原来,小沈开车前吃了止痛药,发生了副作用。警方提醒,有七类药品会对驾驶产生影响。

近些年,“药驾”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危害逐步被人们所认知。某种程度来说,“药驾”与“酒驾”构成安全隐患的原理几乎一致,都是降低了驾驶者的判断、反应与控制能力,服用一些药物的危害甚至高于饮酒。

当然,“药驾”与“酒驾”有本质区别。首先,“药驾”远不如“酒驾”普遍与频繁,也不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毕竟现实生活中,服药是治疗的需要。其次,“药驾”的识别比“酒驾”要困难得多。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七大类,并提出在服用这些药品后应禁止驾车,主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而含有这些药物成分的药品很多,仅常见的感冒药就有十几种之多。如此复杂繁多,别说是执法检查“药驾”困难,就连使用者本身也很难准确识别。事实上很多“药驾”的发生,都是无意识的结果。

尽管现有的药品管理中,对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有明确的规定,在药品说明书中也有相应的描述,如在说明书中注明“服用药物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等。但总体来说,用药者普遍缺乏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且说明书往往文字很小不便阅读。人们的用药安全主要依赖于医生的医嘱,但医生往往不会嘱咐得那么详细。

时下,对用药后的驾驶安全管理远远滞后于汽车社会发展的步伐,治理“药驾”首先要补上这方面的短板。比如,建立相关药品包装强制警示标识制度,通过包装上醒目的标识让用药者充分知情,提示其“用药不驾车、驾车谨慎用药”;将是否适合驾驶纳入到医生医嘱和药师荐药说明的责任范畴,让专业人士作出专业提醒,等等。

【责任编辑: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