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存玲
六一儿童节前一天,“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在社交媒体刷屏。当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相关配套支持措施。
40年前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曾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近年来,面对新的社会现实,有关部门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台过“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带来的社会问题。
生育政策的调整,是针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所采取的应对举措。但生育政策仅仅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一个变量,经济环境、教育成本、房价物价、抚育压力等,都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客观原因。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尽快出台,才能有效提升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
生育子女难免会对女性的身体、精神、生活、工作等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显性的职场性别歧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隐性职场性别歧视”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实施“三孩”政策,意味着女职工在其职业生涯中可能要经历三次生育,极有可能强化本就存在的职场性别歧视。更好地维护女性权益、消除职场性别歧视,理应成为“配套支持措施”的重要部分。此前,针对“全面二孩”政策,上海等城市通过了相关条例,对生育政策、婚假、产假以及陪产假等方面的内容作出了调整,如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生育医疗津贴标准、建设生育保险的多层次制度等等。但“全面二孩”政策并未带来生育率的显著回升,配套措施不到位是重要原因。要保持人口增长的红利、缓解养老压力,维护育龄女性权益尤为关键。
在社交平台上,针对“全面三孩”政策的讨论是昨日最热门话题,其中有不少建设性意见,也有一些不满意和吐槽,这都是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生育政策能否落实到位,能否解决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在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多注入女性视角和思维方式,不能让配套停留在纸面上,并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合并实施进程,进一步增强保障功能、提升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