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谈提升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这些我们反复强调的观点,深刻揭示优化营商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认识上提高了,行动上也要相应抓实。怎么抓实?就是抓工作的手要有准心、有力道、有韧劲,揪住问题就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凡是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的,都要一点一滴狠抓落实,抓出印痕、抓出成效。
抓营商环境,要继续在政策上发力。去年以来,我省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30条”“十必须、十不准”等多项政策举措,大抓营商环境的氛围愈发浓厚,一个个先进经验不断涌现。办事主体的堵点、痛点、难点在哪里,如何进一步让办事流程更高效、更便捷、更省心,这些都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条文面向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项项具体的事,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对“本土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完善,才能让市场主体既能听到政策之变,也能及时尝到政策之便。
抓营商环境,要继续在法治上发力。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而言,政府的优惠补贴固然能够惠及一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公平高效的制度环境。让“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成为共识,坚决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坚决封堵各种后门、歪门、边门,各类市场主体就能呼吸到公平公正、自由发展的空气,在“热带雨林”式的环境中蓬勃生长。
抓营商环境,要继续在执行上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越是紧迫,越需要我们多挑担子、务实重行。弘扬“店小二”精神,就要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把企业服务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有责任”绝非一句口号,而要转化为俯下身子、抛开面子、开动脑子的积极响应,对企业的发展诉求闻声而动、快速反应,敢于破难、善于破难。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对经验复制推广,放大正面典型示范效应,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坚决反对,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不仅决定我们的现在,也决定我们的未来。面对这一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实到日常各个环节,让湖北真正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造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