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高路
近日,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接下来要指导各地改进中考体考内容和计分方法,并要求各地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直至与语文数学同分,并且将在2022年把美育纳入中考。
将体育和美育纳入中考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目前,在多数已将体育纳入中考的省市体育分值不高,比如杭州是30分,在中考总分中占比较低。也有少数省份加大了体育分值,比如云南,将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几乎与语数英科齐平。
教育部的这番表态意味着,不仅要将体育和美育纳入中考,而且分值会越来越高,分量会越来越重。
把体育和美育纳入中考,肯定有利于相关学科的教育。这两块长期以来是中小学教育的短板,现状堪忧。一个班里,戴眼镜的孩子能占到一半以上,大学入学前的军训,强度一般却总有几个人会昏倒。艺术体育类教学和传统学科一弱一强的不合理格局存在多年,必须改变。
重要性提高了,分值调上去了,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会提高。原来把它们当作副科,以后可能会视为主科,这就会产生另外的问题:中考多了两门必考课,学生的压力会不会变大,负担会不会加重?会不会大家一窝蜂地去报体育美育类的培训班?体育美育会不会也成为学科类培训的翻版?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改革前提前规划,建立机制,防止“体育美育补习班”大战上演。
其一,体育和美育虽然纳入中考,但不能唯分数论,避免为应试教育所绑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别于考试的素质评价机制。
其二,考虑到身体素质的天生差距,考核办法应该多元化,考核内容应有多个选项可选,以体现学生的个体优势,不能搞一刀切。
做好上述两点,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焦虑,让学生和家长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体育和美育纳入中考,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素质上。少一点功利心,注重过程,而不是纠结于结果。这样,学生才能从考分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校外培训才能扮演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角色,而不是异化为提高分数的工具。
归根结底,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给大家制造更多的焦虑,而是让学生都优秀起来,都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这个初衷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