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两起“涉微信群群主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判决微信群主在群聊出现群成员辱骂他人情况时“不作为”或“慢作为”需承担网络侵权责任。该案入选人民网2021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互联网法院的职责就在于通过具体案例输出相应的裁判规则,为公民的网络行为及言论划定边界。据群主“不作为”案件主审法官李朋介绍,通过这类案例,希望能督促微信用户正确行使个人权利,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随着网络不断深入生活,影响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日趋增多,过去相对粗放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的形势,厘清边界立规矩、改善网络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使网络更美好,全社会都在积极探索网络治理精细化的新路子。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脱颖而出,越是网络发达地区越需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只有精细化治理网络,才能发现和解决已出现或潜在的“网络病”。
深耕网络精细化治理,就是要将管理精细落实到网络的每一处角落。通过平台群落“网格化”深入网络社群基层,切实管理好网络的最基本单元。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互联网群组设定管理责任,最典型的就是微信群群主。案件中的群为物业服务群,是物业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群主肩负有物业服务和群组管理的双重责任,对群成员谩骂诋毁不予干预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网络里新现象的产生、旧秩序的改变,使用好科技手段,更须秉持创新理念,在判例中厘清边界立好规矩。“群主侵权案”生动地帮群主厘清了边界,让群主明白,若不履职尽责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立下规矩维护网络秩序才能营造和谐氛围。(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