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经济日报:弹性供暖需精细实施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09:23 来源: 经济日报

陈发明

从优化供暖质量层面看,弹性供暖是惠民之事;从提高能源效率层面看,弹性供暖也是利国之事。让弹性供暖更好地利国惠民,需要从供暖体系的全流程进行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提升与完善。

随着北方地区天气日渐转冷,弹性供暖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近些年每到供暖季,不少城市都在探索实施弹性供暖机制,但从群众反映看,落实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所谓弹性供暖,主要集中在时间和温度方面。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供暖季基本上是从当年11月到来年3月,有个别地方在10月中下旬就已开始供暖。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地方的供暖时间已数十年不变。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有的年份,供暖季到来前十天左右,冷空气比暖气来得早,让人感觉格外冷。

在温度方面,长达几个月的供暖季里,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对用热温度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整个供暖管网的效率也会受温度影响。如果简单机械地按照出水、回水的固定温度供暖,很难适应所有用户的需求。部分人觉得室内温度过高,会因干燥感到不适;也有人觉得室内温度过低,达不到御寒的需求。若千家万户都采取用电增暖的方式调节温度,又会加大能耗、增加开支。

从优化供暖质量层面看,弹性供暖是惠民之事;从提高能源效率层面看,弹性供暖也是利国之事。既然双赢,弹性供暖为何在有的地方实施不够有力?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与暖气的商品属性有关。

冬季的暖气是公共服务产品,但本质上更是一种热力商品,供热企业与用热群众两者是购销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弹性供暖不仅涉及千家万户在冬季的用热质量,也关系着企业的供热成本。如果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延长或提前供暖,可能会增加供热企业成本或财政补贴压力。

因此,让弹性供暖更好地利国惠民,需要从供暖体系的全流程进行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提升与完善。

一方面,在软件上优化供暖机制,避免机械化地“一刀切”。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精细设置供暖时间、温度和区域,让供暖服务匹配气候变化和群众需求。其次要细化供暖费用形成机制,将供暖、用热成本体现在商品价值上,避免煤价高低一个价、用热多少一个价,探索阶梯化、阶段化的供暖服务价格。同时,对提前或延长供暖等特殊情况,要完善地方财政补贴机制,既要满足群众用热需求,也不能过度增加企业负担。

另一方面,在硬件上需要提升改造供暖设施。弹性供暖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成本计量不好把握。近年来,随着智能化供暖计量设备的推广,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模式已在新增建筑中得以普及,供暖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老旧小区。因此,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老化、陈旧的供暖设施更新,也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入户设施的改造费用,可以财政拿一点、企业担一点、群众掏一点,这在很多民生服务设施的改造中是有成熟经验的。

【责任编辑: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