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每一次思想的形成,都是一个时期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面对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个中要义,主要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也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任何原创性思想,都不可能凭空而来,都有着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深刻的背景,都对应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所直面的,就是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不断探索并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实现梦想的奋斗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植根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本质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已经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重大观点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一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给中国共产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汔可小康”“天下一家”“以民为本”……这些源自中华文化的观念,是我们国家、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滋养初心的丰富养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两个结合”,不仅让我们的脚跟深深站立在中国具体实践当中,也让我们能够从中华固有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凝聚起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从而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根脉扎得有多深,枝叶就会披散得有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思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