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勋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广大网民的购物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的烦恼”。近年来,作为品质产品的淘选者,第三方测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产品使用体验的同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各项指标,帮助他们择优汰劣,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购物参考。
与此同时,新业态的快速生长也带来了监管的新课题。由于没有从业资质、准入门槛等硬性规定,第三方测评平台随意确定评测标准、虚假测评、恶意公关等行为时有发生。比如,经测评“好看又好穿”的篮球鞋,穿没多久就严重开胶;经鉴定“不用再货比三家”的保湿喷雾,喷到脸上后皮肤出现泛红刺痒。近段时间,有关个别第三方测评平台推荐不靠谱的话题持续引发讨论。在测评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培育良好的行业生态,成为各方关心的现实问题。
第三方测评,贵在保持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重在做好测评服务,化解消费者对商品功效、价格、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如果是为了赚得流量、牟取利益,隐瞒或曲解测评数据,甚至搞虚假测评,那就完全背离了第三方测评平台创立的初衷。长此以往,不仅会持续影响消费者提升消费体验,也会打击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积极性,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最后,第三方测评也会丧失权威,自毁前程。
今年初,广东省公布2020年查处的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一个就是某测评平台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比较条件,得出不利检测结果,进而丑化相关公司形象。开展测评业务,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公正公平为遵循。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对竞争对手进行商业诋毁,无异于饮鸩止渴,平台免不了要负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处罚。
欲茂其末,必深其根。一位行业从业者总结,测评的信誉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放自己的水,根本划不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观察市场上一些广受好评的测评平台,无一不是以严格的机制保证评测过程客观中立、结果真实可靠。对这些平台而言,严防利益冲突,确保检测结果质量达标,是对产品生产方的基本尊重,是对消费者的高度负责,也是对自身公信力的有效维护。用户信任是测评核心竞争力,专业公正是测评发展压舱石,这应当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共识。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不断提升测评服务质量,既是对消费升级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各个行业提质增效的催化剂。放眼实践,有的平台不断完善评测标准,吸引了多家品牌厂商上门谈合作,主动要求对产品进行抽检;有的通过曝光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产品,促进了多个产品品类国家标准的提高、市场监管的加强。事实证明,测评平台只有严格自律、诚信至上,才能促使行业参与主体见贤思齐,督促相关企业始终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进。
无论做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公信力不会凭空产生,谋求长远发展的第三方测评平台,理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坚持以维护消费者正当利益为根本,当好供需双方之间的裁判员,第三方评测才有可能让更多消费者安心,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人民日报》(2021年12月03日第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