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齐鲁晚报:防范“征信修复”骗局 失信惩戒体系该打“补丁”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09:21 来源: 齐鲁晚报

——相关部门除了要对相关涉征信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杜绝任意扩大征信范围行为外,还要加大对纠错机制的宣传,并把纠错机制的口子开得再“大”一些,为失信惩戒体系打“补丁”,对失信者给出更多的改错机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在大数据时代,一部分机构或个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利用银行与征信报告主体的信息差,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所谓“征信洗白”“征信修复”形成了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所有声称是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如今,我国正在建设信用社会,全力完善信用体系。一旦被纳入失信名单,失信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会遭到各种限制。从相关报道来看,违法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一些人有征信污点,需要“美化”信用报告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坑蒙拐骗。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来得很及时,而且很有必要,在防止失信人受骗的同时,也对公众起到了提醒作用——要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

骗子固然可恨,上当的也固然可叹,但骗局背后,往往会有更深的原因存在。譬如“征信修复”骗局,为什么会大行其道?这固然与一部分“老赖”想借此逃避惩罚有关。另外,一些被“误伤”的失信者迫切希望变成“自由身”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虽说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就曾对外表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合理适度,防止失信行为认定和记入信用记录泛化、扩大化。但现实是,随着征信越来越重要,它似乎成了一把“万能钥匙”,被随意引入其他社会治理领域,甚至“与征信挂钩”俨然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治理路径依赖。

现在,不仅有法院、金融部门等认定“老赖”,不少地方和部门还将水费、物业费欠缴,电话欠费,闯红灯,高铁“霸座”、吸烟,甚至频繁跳槽、不进行垃圾分类等信息也一并纳入失信惩戒范畴。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仅降低了征信的“门槛”,削弱了征信该有的严肃性,也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稍有不慎,便进入了失信“黑名单”。就拿忘交电话费这件事来说,大多数用户并不是有意为之,而主要是因为工作、事务繁忙等原因导致忘记及时缴费。如果将其纳入征信系统当中,显然是对于相关用户的一种“误伤”。

与失信名单“宽进”相对应的则是“严出”。征信体系中虽然有纠错机制用来“改正错误”。但是,一来,很多人对这个机制并不熟悉;二来,根据现行的规定,信息主体只有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才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问题是,这些被“误伤”的失信者,尽管是无心之失,但确实存在“失信”的事实,即便利用这个机制进行申诉,也很难成功。

失信名单“宽进严出”,给了一些骗子可乘之机。因此,相关部门除了要对相关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杜绝任意扩大征信范围行为外,还要加大对纠错机制的宣传,并把纠错机制的口子开得再“大”一些,为失信惩戒体系打“补丁”,对失信者给出更多的改错机会。比如说,在上征信之前,征信机构要对用户失信的原因进行认真评估,对于那些明显属于“误伤”的失信人,不再纳入失信“黑名单”。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征信修复”的骗局的发生。

【责任编辑: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