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湖北日报:以高尚情操创造文质兼美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6日10:25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那些经久不衰的文艺经典,都是精神和学识、道德和才情的交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理应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人生坐标。文艺作品属于精神产品,其蕴含的价值取向,会润物无声地传导至社会。一个时代盛产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不仅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的价值追求,也会影响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每一个“要”,都指明了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方向;每一个“决不能”,都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

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主流电视剧大热,《流浪地球》《长津湖》等好口碑电影引发观影热潮。事实证明,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观众从不辜负。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会在心底打量创作者的艺术态度。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也会影响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越是认识到文艺作品的公共属性,广大文艺工作者越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

“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习总书记的话语语重心长,是告诫,也是警醒。传递正向能量,才是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当前,文艺领域有一部分乱象的根源就在于唯流量是从,精力不是放在潜心创作上,而是靠各种投机取巧引起关注。如果台前台后两个样,不注重个人私德,甚至僭越法律底线,如何能通过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粗俗、庸俗、媚俗,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如果陷入这样的怪圈,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立德树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必先铸己。“改革先锋100人”中唯一的影视演员李雪健说:“做戏先做人,能够把这几个字理解好,在生活工作中去按照理解的去做,就没有问题。”“做戏先做人”,其实是个非常基本又非常质朴的要求。那些经久不衰的文艺经典,都是精神和学识、道德和才情的交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责任编辑: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