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观《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0日 第 05 版)
时至年末,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步前行的税收政策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11月中旬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又明确,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利好接踵而至,让市场主体更有底气渡过难关,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对于广大市场主体来说,减税降费是获得感很强的政策关键词。从2018年推出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到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再到2020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推出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一路护航市场主体前行。今年以来,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注重“量”上发力,而且聚焦“质”上提升,亮点颇多,含金量也很高。
减税降费更重视支持创新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类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3万亿元,减免税额3333亿元。格外亮眼的成绩,源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今年经历的几次“升级”。3月,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企业在10月纳税申报期可提前享受上半年加计扣除优惠;9月,优惠政策再加码,企业可提前享受优惠范围扩展至前三季度。政策利好不仅有了“升级版”,还能提前兑现,极大减轻了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减税降费扶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更大。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政策层面继续对中小微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和倾斜: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延续加码态势,助力中小微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激活发展潜能。
面向未来,政策提质增效仍是题中之义。用好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注重普惠性,也要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要在精准性上下足功夫,积极用好税收大数据等手段,精准识别市场主体需求,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红包”,做好精准这篇大文章,让每滴政策雨露都能落地见效。另一方面,要在灵活性上多动脑筋,根据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适时推出类似阶段性税收缓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前享受等措施。紧跟市场主体发展需求,让政策真正“活”起来,企业发展才会动力强劲。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是支撑就业的“顶梁柱”、创造财富的源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当然,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光靠减税降费政策“浇灌”还不够,金融、产业等政策也要积极配合、协同发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才能发挥其效果“倍增器”的作用,让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