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日前,网络上一条短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拍摄者李先生说“开始了哦”,便拿出手电状的“神器”,朝不远处广场上正在热舞的阿姨们一按,音响瞬间就“哑了”。(据2月14日《工人日报》)
这个“神器”实际上是干扰器,本质是一个大功率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光,可以让音响关机、切换模式、切歌等,没法正常工作。阿姨们围着音响调试无果,认为音响坏了,只好陆续离开。
据了解,这类广场舞干扰器发出的信号属于无线电信号的一种。根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若要使用干扰器,应向有关部门报备,否则有可能涉嫌违规,一经查实将面临被处罚的风险。
有律师认为,音响是广场舞爱好者们的私有财产,她们拥有音响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视频拍摄者李先生私自控制他人的音响,或涉嫌违规。
虽然使用“神器”影响他人音响的做法不合适,却受到网友的认可,只因一些网友“苦广场舞噪声久矣”。在网友看来,虽然干扰器的方式“胜之不武”,总比以其他极端手段来得“文明”些。
李先生称自己并非恶作剧,而是出于长期受响声的困扰,家里的小孩做功课被干扰,身体不好的老人睡觉时间被延后。他和邻居曾与阿姨们协商,也曾拨打报警电话,但均未能解决问题。“我忍了两三年,现在用这个办法才管得住她们。”
网友说,这类事情只宜悄悄地做,不宜声张,一说出来就违规了。网友的态度,当然是对李先生的同情与理解。不过,真正治广场舞噪音污染的神器,还真不是干扰器之类,而是法律的武器。《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已于2021年8月1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草案,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不听相关单位的劝阻、调解,将被执法部门或执法机构处以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当然,处罚不是目的,法律武器的初衷,也是为了加强噪声污染治理,维护群众的利益。治噪声污染不等于治广场舞,是希望广场舞的爱好者加强自律,将音响控制在合适的音量上,既愉悦自己,也不影响他人,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对此,也要靠有关方面的积极作为,加强巡查、监测与劝导,向广场舞组织者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讲解,也可以“限区域、限时段、限音量”,引导文明健身,并希望其他居民不要擅自破坏和影响广场舞者。只有各方都相互尊重,依法依规,文明有礼,才能实现各自的愿望,而不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声 音
《人民日报》:生活中常见的噪声纠纷,很大程度上与一些人尚未养成尊重他人、主动降噪的文明习惯有关。厚植噪声污染防治的法治土壤与社会土壤,需要以法治促文明,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噪声污染防治意识,不断涵养遵守规则、敬畏法律的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