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湖北要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走在前列,就必须通过高水平开放拓展空间、集聚要素,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让地处内陆的湖北成为开放格局中的“新沿海”。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共同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共性要求,而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各地主动作为的定位、功能、作用是有差异的。湖北要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走在前列,就必须通过高水平开放拓展空间、集聚要素,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让地处内陆的湖北成为开放格局中的“新沿海”。
长期以来,开放不足是制约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突出短板。省内城市的开放功能不强,是这块短板的突出体现。从历史纵深望去,150多年前汉口开埠通商,推动了武汉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商业都市转型,铸就了“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辉煌。再放眼世界,因开放而兴,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身处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更不可能靠封闭自守、独善其身来获得发展。谁能在更大范围内集聚配置资源、吸纳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区域竞争中更胜一筹,掌握更大主动权、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湖北处于我国经济菱形结构几何中心,但“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并不直接等同于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也不直接等同于发展优势。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沿海、沿边地区在对外开放上更具优势,而今天的开放,已经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促进区域优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内陆也可以成为开放前沿,中部也可以成为开放高地。
但越是看到全球资源要素流动,我们越要意识到,“新沿海”的开放高地,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坐等而来的。我们在行动,别人也在行动,打造开放高地,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对于湖北而言,“内陆”是客观的地理位置,而“新沿海”则是必须通过主观上更加敏锐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迅速的行动来实现的开放状态。
增强开放功能,需要从观念到行动融入开放的精神内核。推动“双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小循环。尽管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会对出口贸易、对外交流等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但这不能成为固步自封、迟滞发展的理由,反而更应倒逼我们在制度创新上找出路,在营商环境上见效果,为扩大开放增强制度供给。从城市功能上讲,要做强做实自贸区、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等重要功能性开放平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开放的水平。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湖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全方位开放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增强紧迫感,快马加鞭补齐短板,在激烈竞争中塑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