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杨柳吐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仍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其中“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必须倍加珍惜、始终保持、不断发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秉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方法论,深刻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放眼全球,国际形势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特别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环顾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看,“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实然又是应然,既是战略又是策略,既是理论又是实践,既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又需要我们百般呵护和始终坚持,更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和努力创造,从而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争取历史主动。
党的全面领导决定我们“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利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一次次大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有着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们奋进航程中最稳健的压舱石,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稳定器。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优越制度体系保障我们“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到日益丰富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层次分明、系统完备,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主集中制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国家治理中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制度效能。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从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到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从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到志气、骨气、底气的增强,无不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制度优势已经成为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我们“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坚定保障。
正确发展道路支撑我们“有长期稳定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全面小康社会夯实我们“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变革、稳定的决定力量。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更加稳定的发展预期、更加清晰的政策指向,超大经济体的丰厚实力、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在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布的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中,我国排在第二位,相比2020年又上升一位,这是“长期稳定社会环境”的鲜活注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两个确立”,心怀“国之大者”,团结奋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维护好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田鹏颖,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