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热点热议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据4月17日星新闻)
声音
《北京日报》:可以说,是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学术界的无私支撑了知网。但随着自身盘子越做越大,知网不仅没有将社会善意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反而将这份支持视为攫取垄断利润的垫脚石,对“知识分享”的阻碍日益凸显。
4月17日,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证实,此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至于何时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表示,目前并不确定,“至少今年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了。”
据报道,这已不是知网第一次因高昂的订购费被中断合作了。近年来,知网因频繁涨价屡遭高校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这也不是知网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这类平台通过一些途径低价甚至是免费收录文章,然后高价收取用户的下载费用,作者下载自己的文章都要付费,却收不到应有的版权费用,论文查重也被高收费,论文要被指定的平台收录才算数,诸如此类,早已被舆论所诟病,说是“吃相难看”都不为过。
相关报道显示,仅2020年一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毛利率达51.30%。这薅了多少用户羊毛,就可想而知了。
去年,知网因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擅自收录其论文并收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直指知网应刷新经营理念,变革收录、运营与盈利模式,多些公益性、少些铜臭味。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一事,仍引起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科技日报》对此刊发评论:网上出现“天下苦知网久矣”的声浪,究其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专家指出,学术数据库经营者通过“独家授权”获得的版权,形成合法垄断,如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则危害很大,因为会阻碍知识的分享与传播。近几年,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知网的频繁涨价采取过抵制行为,结果都以向知网妥协而告终。就是因为知网以市场地位掌握了定价权,用户别无选择,也就没有多少议价的能力,只能任知网摆布。
据某校图书馆统计,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如此连年涨价,让谁受得了。2016年1月,该校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结果,一个月后又屈从。只因面对市场上强势的一方,不得不低头,又吞下多少委屈与苦水。
如果知网仗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不顾用户的承受力,也不顾作者的权益,继续玩“大斗进小斗出”的把戏,赚取自己的利益,最终会作茧自缚。道理很简单,如果都觉得知网惹不起了,还会来招惹吗,只会跟中科院一样,退而求其次,以其它渠道或方式来获取学术资源。如果“天下苦知网久矣”的诉求得不到解决,“众怒难犯”之下,知网还能继续“美滋滋”吗,恐怕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