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光明日报:【光明论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须用好“三支笔”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0日10:5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夏锦文

【光明论坛】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发展好哲学社会科学,明确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这不仅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从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和建言献策的维度向社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实践表明,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和建言献策可以被称为有机统一的“三支笔”,三者密切关联、相互支撑、有机融合。其中,学术研究是根基,其主旨是在打造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过程中,凝练学术命题、提出学术思想、阐释学术观点、构建学术标准、传播学术话语,特别是要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学术观点。理论阐释是命脉,其主要目标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构建体现党的要求、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新理论,进而从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思想引领、巩固执政地位的作用。建言献策是使命,其重要职责是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由此可见,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和建言献策这“三支笔”是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

当前,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就是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奋力用好这“三支笔”,把学术研究作为潜功、理论阐释作为显功、建言献策作为实功来抓。

把学术研究作为潜功。

学术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彰显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实力和自信。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蕴含的深刻道理就在于此。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各领域的学术大师大多是秉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态度潜心深入研究,进而为相关领域的学术思想传承、知识体系建设贡献了聪明才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意味着,社科理论工作者要认识到学术研究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因此,要有“望尽天涯路”的高远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刻苦钻研。

把理论阐释作为显功。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了,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类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科学地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也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面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实践孕育和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就是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理化通俗化阐释,进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要通过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经验,诠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力量,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把建言献策作为实功。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启迪思想,而且要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5个“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建言献策,形成更多有建设性、体现学术水平的真知灼见。开展建言献策,不仅要以务求实效的理念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而且要以求真务实的学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反映真实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只有以实的作风和态度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搞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研究透彻,进而提出实现“中国之治”的对策建议。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美好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空环境下,我们要以奋力用好“三支笔”的使命担当,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积极主动地思考研究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进而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0日 02版) 

(作者:夏锦文,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