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光明日报:用正心明德补“钙”铸“魂”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4日09:25 来源: 光明日报

灵魂是身体的主宰,只有铸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长。而精神之成长犹如身体一样,需要“钙”的补充。此《大学》所谓“富润屋,德润身”也。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其中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开展。讲清楚正心明德的内涵及其现实转化,对新时代的实践有积极助益。

强调以正心明德为党员干部补“钙”铸“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运用。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用”的逻辑关系中可以看出,“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强调的是理想信念,是基础,是本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强调的是党在新时代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是全党在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武器,必须要武装全党。而“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是具体到党员干部的个人修身要求。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品德养成上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传统文化中正心明德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先来看“明德”。《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被认为是大学的三纲领。所谓“明明德”,指作为一个成年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有一种天赋的光明的德性。这种光明的德性要通过读书明理而激活,即使之“明明德”。达到这种自明其德之后,还要推己及人,使得他人也能自新其德,此即是“新民”,是一种自身明德修养之后的家国天下的实践。所谓“止于至善”是指“明明德”“新民”都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至善的度。即不能偏于“明明德”的内修而不注重“新民”的实践,也不能偏于“新民”而不注重“明明德”,二者均须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方法是什么呢?朱熹认为“明德为本,新民为末”。即要以明明德为根基,新民为枝干。但同时要注意“本末一体”,所以并不能忽略外在实践,因为外在与内在是一体的。二者均要止于至善。王阳明认为“明明德”“新民”二者的度也要相合才是至善,这进一步丰富了至善的内涵。可见,明德之说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以内在修养作为外在实践的基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修身问题需要借鉴这种传统的修身智慧。

明白了“明德”的内涵,我们再来看“正心”。《大学》认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明德之说是包含了“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修身体系,也暗含了“明明德”是要基于“新民”的实践的。但就正心与明德二者的关系而言,可以说正心与明德是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将二者组合而论,是强调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达到方法与目的相统一的要求。即只有正心的方法与修养到位,才能达到明德的目的与要求。

正心明德在古人的概念里本身就有补“钙”铸“魂”的作用。《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即《大学》所说“德者,本也”。一个人没有德,是精神的残缺者,也是一个没有魂的人。无德之人,必然德不配位。所以司马光认为德为从政第一要义。即使有才,无德也不可用。德才兼备才可以为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当下有的领导干部正是因为精神缺“钙”,思想缺“魂”,才使得理想信念丧失。其自身放松道德要求,以致蚁穴溃堤,也为人所不齿。所以,既要用党的优良传统、创新实践进行领导干部的教育,也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丰富义理进行精神营养的补给。

(作者:刘伟见,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