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构建与防控水平相适配的治理能力非常重要。“手上盖章”“乱赋红码”等,表面看是防疫手段出现了问题,实则是治理水平、服务宗旨出现了问题。
近日,针对“黄码转绿码人员做完核酸要在手上盖章”事件,某地回应称该做法简单粗暴,对居民深表歉意;针对个别地方使用健康码红码限制民众正常出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擅自扩大应用范围;“阳过的不要,去过方舱的不要”,针对有方舱志愿者康复后求职屡屡遭拒,社会舆论普遍谴责……一些“越界”行为,既侵犯了公民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更暴露出部分基层公职人员法治意识淡薄,被公众口诛笔伐是咎由自取。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构建与防控水平相适配的治理能力非常重要。“手上盖章”“乱赋红码”等,表面看是防疫手段出现了问题,实则是治理水平、服务宗旨出现了问题。不能只防新冠病毒,却让治理“病毒”肆意妄为。无论是以防控之名,对人民群众粗暴无礼,还是借防控手段,侵犯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都暴露出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有的地方治理思维落后,服务意识不足,乱作为、不作为,缺乏对个人权益的应有保护。而对新冠康复者、方舱工作者“另眼相看”等现象,既是冰冷无情的表现,更是公然违背《传染病防治法》《就业促进法》,亟待严肃纠偏。
疫情防控的社会效果如何,不单单看检测速度、防控精度,也要看治理的温度、居民的配合度。防疫是一场全社会的行动,需要最大化凝聚社会共识。在一些地方,缺乏温度、缺少人情味的治理,怎么能给疫情防控加分呢?让治理水平与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相适配,就是要提升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抗疫大局的能力水平,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尊重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从疫情的应急处置到常态化防控,我们经历了防疫的不同阶段,也在不断探索更科学的防控手段、更有效的治理方式。当前,疫情还没有见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面对“一难两难多难”“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挑战,更需要我们做好统筹工作,增强系统思维,提升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科学化水平,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6月28日考察湖北时,专程调研社区,了解基层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运行情况。总书记对加强基层治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殷殷嘱托,足见基层治理在当前防控形势之下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就能在基层治理上有更多创新作为,更好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