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旱情在动态变化中,各级各地要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全面摸排旱情,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科学施治,坚决打好打赢全省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昨日,湖北局部地区迎来了久违的降雨。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作物需水高峰期、关键期,局部降雨尚不能缓解根本问题,荆楚大地依然“喊渴”。
截至8月15日,湖北全省已有16个市州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迅速组织1006支抗旱工作队、1.4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气象部门抓住降雨契机,在省内多地先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全省调度356处大中型灌区全力以赴放水保灌……100.66万人次干部群众奋战抗旱一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6.1亿元,投入抗旱泵站2.8万座、机电井1.12万眼、机动抗旱设备22.7万台套。旱情在动态变化中,各级各地要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全面摸排旱情,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科学施治,坚决打好打赢全省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旱情就是命令。在十堰竹山县等地的一些农田里,玉米、芝麻等作物已经被晒黄,不少田块还被晒出了裂纹,抗旱保苗刻不容缓。旱情事关粮食生产的产量与质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各个地方旱情程度不同,抗旱的条件、基础、资源也不同。针对一些用水灌溉矛盾突出的地方,要调整水量分配计划、科学调度水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水库放水、湖泊蓄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等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将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针对一些地区群众日常生活用水困难的情况,要统筹保障供水,通过铺设临时管道、架机抽水、送水等方式,确保让群众用上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科学抗旱,要在统筹上做足功夫。根据目前降雨量减少的严峻形势,各地及时启动抗旱响应机制,气象部门及时预警、水利部门精细调度、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加强雨情、水情、墒情信息监测和旱情信息统计,加强江河湖库水量综合调配、湖库闸站联合调度,加强协同联动,做好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相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在高效协同中形成抗旱工作合力。及时摸清旱情信息,才能打好施策“组合拳”,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贯穿到抗旱减灾的每一环,全面提升抗旱减灾应急能力。
年年防汛抗洪的“千湖之省”,在今年夏天也遭遇大面积干旱袭击,可见抗旱形势极为严峻。持续高温干旱面前,我们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充分启动和利用各类抗旱水利设施,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抓紧缓解旱情;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不断加强水源管理和节水宣传教育,既紧盯眼前,更着眼长远,不断加大节水设施、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作为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大省,每个人更要深刻领悟“水”之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