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一位男子躺在床上,鼻子插着氧气管,嘴巴微微张合,他12岁的女儿在床边跳着节奏欢快的舞蹈……日前,一段发布在社交平台的视频,引发网友“合不合适”的争议。8月28日,视频拍摄者、女孩的妈妈回应,女儿的举动只是想唤醒植物人爸爸,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据8月28日极目新闻)
孩子才12岁,正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也是一家人还能和美团聚的最好时光。但是,曾经高大帅气、热心公益的父亲,却因为急病成了植物人,只能形容枯槁地躺在病床上,不能再和家人聊天,也无法再称赞女儿的歌声和舞姿,这对于孩子来说,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何等悲伤的一件事。而部分网友不由分说的质疑和网暴,让这悲伤雪上加霜。
网友们加诸小女孩身上的话语,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的说跳舞的场合不合适,有的说她“未免也太欢快了吧”,有的说她的动作不好看,有的甚至说“这女儿算是白养了”。仿佛他们看了几秒钟的视频,就拥有了对这个家庭、对这个小女孩指手画脚的无上权力。到底是什么给了这些人随意“审判”他人生活的立场和底气?
其实,女孩妈妈的解释是很无奈的,因为这本来是一件不用向公众解释的事情。一个天真的女孩在父亲病床前跳跳舞,能有什么过分的想法呢?她想用自己的方式给亲爱的爸爸打气,希望能有奇迹发生,这样的情节如果是呈现在影视剧中,恐怕会让一堆人“破防”,为什么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就要这样被吹毛求疵?
这种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干涉和评判他人生活的行为,在网络上形成了“当事人觉得可以,但网友觉得不行”的怪象。
河南信阳的何先生和同伴钓鱼时,看到一只羊掉进水中溺死,放羊的大爷非常着急,他们就花400元买下这只羊,大爷十分感激。但一些网友觉得不行:“为什么不去救羊?是不是想捡便宜?”让好心帮助他人的人寒心。
在一些高山峻岭的景区,轿夫是一项传统职业,不想爬山的人省了力气,轿夫们赚了生活所得。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但一些网友也觉得不行:“花钱就能践踏别人的尊严吗?”“年纪轻轻怎么就不能自己爬山?”于是,年轻人不敢坐轿了,轿夫们挣不到钱了。而那些骨子里看不起体力劳动、动辄拿“尊严”说事的人,会补贴这些轿夫们的家用吗?当然不会。
短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或许加剧了这种“快速判断”的趋势。狭窄的屏幕,十几秒的时长,很多时候,根本不够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却足够激发一些人批判他人的欲望。简单粗暴的阅读、自以为是的判断,很容易导致对常识的忽视,以及不合理的严苛、同情心的缺失、共情力的匮乏。指责一个试图用跳舞唤醒植物人爸爸的小女孩,就是这种冷漠和傲慢心态的集中体现。
或许,我们是时候关注和思考一下,为什么反映民生、实施监督、推进公平的网络舆论,频频搅扰和破坏普通人的生活?网络舆论监督的界线究竟在哪里?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大家去关注和评判,而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需要在广袤的网络世界里尽可能地达成共识?
这一现象值得警惕。监管要开展行动,平台要采取措施,正直理性的人更要形成合力,别让看几秒钟视频就开始“审判”成为网络互动的常态。要永远牢记: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出言有尺,做事有余。
声音
人民网: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所有网民的共同责任,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弘扬新风正气,净化网络生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构建各方共建、成果共享的网络文明建设格局,亿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就能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