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秀
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给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之后,党中央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的具体工作部署,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举旗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比较历次党代会报告发现,针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论述的时候,把“意识形态工作”单独放到第一位来讲,是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始的,这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直接联系,也与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有很大关系。能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国家和政党的性质,决定着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也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旗,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文化建设的首要和根本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提供坚实支撑。
聚民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的精炼表达。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引领力。对于在新征程上如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报告主旨精神,发现这些工作部署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以精神为魂,以制度为本,以生活为根。具体来说,就是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以“精神”为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还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着力用更成熟、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强基固本。最后,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让文化精神价值在制度的保驾护航之下扎根生活、服务人民。
育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对比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做出了专门部署,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文明”不仅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来重点推进,坚持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志愿服务、文明创建为着力点,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这是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和文明风尚的必然选择。
兴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主题。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一方面,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思想引领、人才支撑、精神驱动、资源供给等动力源;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本身也是评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内嵌指标。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紧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根本目标,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些举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夯筑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展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内在要求。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部署的“展形象”的文化使命,不仅仅只是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我们“做”好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国的国际形象需要由中国人去树立,人类有史以来,讲故事的人并不多,真正流芳千古的故事,一定是因为故事里的主人公,和他身上所承载的故事。所以,新时代会留给世界一个怎样的中国故事,不全在于讲述者,更在于每一位中国人“以人为媒”的自觉参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要素现代意义转化传播联动机制研究”(21BSH06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市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