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重大转变之一是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开始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其中,“关口前移”是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一项重点工作。
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重点人群“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从过去“乙类甲管”时期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如今的“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词语的变化,聚焦的正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的平稳有序。
对于每一个“早”,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均有相关安排。比如“早发现”主要是对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早识别”是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出现基础病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苗头和倾向性症状后,要及时识别、给予指导和转诊,等等。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也是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地域范围上将关口前移到基层第一线,在工作任务上将关口前移到重点环节和领域,才能为新阶段的疫情防控提供坚实支撑。
春节假期即将到来,人员流动频繁,农村地区迎来返乡潮。关口前移,兜好“网底”,关键是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层层压实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