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人民论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10:38 来源: 人民论坛网

生态兴则文明兴。今日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五个重大关系”这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从空间维度来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时间维度来看是一个永恒性的课题。在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中,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于总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我们探索的这种现代化是将人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紧密结合,让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自然环境的改善相得益彰的现代化。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我们党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判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把绿水青山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朝绿色低碳转型,有效降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双赢。

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工作思路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系统观念推动系统治理的深化运用。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精密而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重点攻坚、以点带面,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紧密相连。“重点攻坚”是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协同治理”是统筹规划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项系统工程的整盘棋。“重点攻坚”事关全局和关键,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向前推进的有力抓手,既要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又要统筹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贯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是我们党坚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与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生动实践。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时间自然演变而形成的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能力的有机共同体,其发展变化自有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自身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无节制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要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当下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在内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在为人类敲响警钟。因此,逐步疗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机理和规律,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思路,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在新征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方位保护大格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施策,努力探索出最佳的生态保护修复路径,使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日益生机勃发。

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事物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内外因辩证关系的体现。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倚仗,没有也不可能有替代品,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对于自然资源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也要求高度的内在自觉。今年的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标志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更是一种动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新征程上,我们继续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同时,更要注重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日益成为共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更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类情怀和世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实践证明,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既要毫不动摇地锚定既定目标积极稳妥前进,又要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由我们自己做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另一方面,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为了全人类长远计自己要做的,决不能受他人左右。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五个重大关系”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富有原创性、学理性和哲理性。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五个重大关系”内在的丰富意蕴,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稿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曾天雄(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文茜(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