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湖北日报:警惕“断根式”农村环境整治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4日10:28 来源: 湖北日报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村内听不见鸡叫,池塘里看不到鸭鹅;主干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但村内的背街小巷藏污纳垢……近期,《半月谈》报道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引发广泛关注。

“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报道中一位农民的“灵魂拷问”发人深省。不少人即使在城市,也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鸡鸣狗吠、篱笆木桥、灰墙黛瓦、田园老农等乡村地区独有的意象,都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它们以一种“活态”的生命形态,早已经与乡土文明融为一体,与村民生活休戚与共。听不见鸡鸣狗吠,缺少了乡土气息,乡愁何以安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发力,但这种“断根式”的机械化、简单化操作,值得高度警惕。

没有“根”的乡愁,将变得虚无缥缈。简单照搬城市的治理模式,无视农民意愿和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环境整治就难以推进,也不可能让群众满意。用剩饭养鸡喂鸭,房前屋后沤肥种菜,这是村民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场景,也是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整洁,一刀切“禁养鸡鸭”,不但违背了农民的生活习惯,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走偏,或是有关部门没有考虑农村实际,草率地用大城市标准“框定”农村,结果事倍功半;或是基层干部对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理解不到位,搞“闭门造车”,忽视农民主体地位,导致村民意见很大、整治效果不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只是要“变干净”“变漂亮”,更要“有特色”“有灵魂”。屋前屋后栽花种豆,村头村尾鸡鸣犬吠,才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式乡村。“断根式”的环境整治,带来的可能就是毫无生气的“千村一面”。20多年来,“千万工程”何以催生万千山乡发生蝶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科学方法就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美丽经济风生水起;以农民为主角,依托多样的民俗文化,让游客饱览农耕景观、收获文化体验;将古桥古树古屋精心保护起来,形成独特“记忆点”……现实当中,不少乡村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既守护了乡村的根,又找到了致富渠道。

乡村是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没有人比他们更热爱这片土地。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可操之过急,也没有万能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乡土风貌要有精细雕琢的耐心,对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要有充分的关照,才能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