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媒体时评

中国艺术报:努力创造新时代长江文化艺术的高峰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3日15:33 来源: 中国艺术报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万里长江,如同矫健的巨龙,奔流万古、不舍昼夜,带动了长江流域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芒万丈的长江文化。从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到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再到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滚滚长江的区域文化繁花似锦、灿若星辰、各竞其秀,共同谱写了辉煌壮丽、璀璨斑斓的长江文化图谱。长江文化艺术季启幕之际,人们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将武汉两江四岸打造成全民狂欢、万民共庆、与民同乐的新时代历史大舞台,广迎四海宾朋、共商长江经济带发展大计,激励着我们为创造新时代长江文化艺术的高峰而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毫无疑问,新时代长江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十多年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综合治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让长江的“双肾”(洞庭湖和鄱阳湖)重现活力,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带动长江文化带的高质量发展,为激活长江流域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资源提供强大的内驱力。近年来,长江流域省市区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如湖北省连续举办两届长江文艺论坛。长江流域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努力挖掘长江区域文化传统与艺术资源,如四川和重庆文艺家之于巴蜀文化、湖北文艺家之于荆楚文化、江苏和上海文艺家之于吴越文化,他们致力于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文艺创作实践中,而且使其进一步与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相结合,从而催生出了一大批具有长江文化精神的文艺精品力作。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对长江革命文化的激活与再现,产生了社会轰动效应。刘醒龙的“青铜三部曲”之《蟠虺》和《听漏》对长江青铜文化的叩问与礼敬,实现了文艺与考古的跨界融合。还有金宇澄的《繁花》及据其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一时间成了新时代长江文艺的标杆。在即将开幕的长江文化艺术季期间,有关长江的文学、戏剧、电影、美术、书法、音乐、舞蹈、非遗将集中与广大观众见面,以苏童、徐则臣、熊召政、刘醒龙、匪我思存、猫腻等为代表的长江文艺名家也将隆重登场,共同见证新时代长江文化艺术的灿烂华章。

当然,创造新时代长江文化艺术高峰,我们依旧任重道远、必须久久为功。我们要抓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挖掘长江流域的文化艺术资源,大力弘扬长江文化传统与长江文化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长江文化贯穿东西、融合南北,既有北方文化的厚重也有南方文化的灵动,既有西部文化的稳健也有东部文化的包容,所以新时代的长江文化理应发展成为一种汇聚东西南北中的大中国文化形态。这是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的现代性文化,它立足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又不断汲取长江流域的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滋养,从而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如此开放包容、雄强稳健、奔腾不息的长江文化河流,已经和正在孕育着新时代长江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生机,必将惠泽四方、造福万民。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上古楚文化的发祥之地。千百年来,湖北以荆楚文化雄踞华夏腹地,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的创生与绵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功绩。楚人的浪漫与雄奇,不仅在古代中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而且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进程中厥功甚伟。近现代以来,湖北文化艺术界群星闪耀,为长江文化艺术事业谱写了历史新篇章。相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导向下,新时代的湖北文化艺术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将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区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一道,努力创造新时代文化艺术的高峰。

作者:李遇春(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