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有云:“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教育家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阐发的新理念,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凝练形成的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更是在教育强国建设伟大征程中赋予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崇高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师群体的特殊厚爱,充分彰显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战略地位,鲜明标注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内在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和新境界。
所谓“师者,为师亦为范”,习近平总书记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个维度给予教育家精神饱满而丰富的内涵,为广大教师擘画了一幅路径鲜明、视野开阔的筑梦现代化的奋斗新图景。
以古励今,师道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如此坚定的文化自信,夯实了中国道路稳如磐石的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师道中走来,穿越漫长的历史时光,融入奔腾的时代洪流,以思想之炬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五千年华夏文明,灿若繁星,闪耀着一代又一代教育家的智慧与人格之光。
自古圣贤,师者为尊。孔子为师,以“仁”为理想之道,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生奔走、热忱救世,布“道”于天下,孔子面对“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如“木铎”振之以“金声”,树立了“至圣先师”的“载道”形象;孟子为师,强调把道德规范涵盖于“仁、义、礼、智”四个方面,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一生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以身作则劝诫学生修炼品德,“养浩然之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时雨之化,润物无声;墨子为师,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教导学生“坐而言,起而行,此乃言行合一”,以躬行之力热心谋求人民幸福,注重实践效果。千百年来,“有道”君子赓续“师道”,传承“弘道”精神,以“斯文在兹”为吾之天命,以“天下兴亡”为吾之责任,始终引领、推动着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时代映现,师德弘扬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激荡交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否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在人。而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传道授业、师道流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时代新人的使命与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弘扬,需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上,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终转化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和改革创新、务实求真的人文精神。涌现了蔡元培先生“淡泊名利,清廉自律,孜孜矻矻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榜样形象,以自身言行彰显爱国进取、自由民主的精神,被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先生坚守“教育救国”的初心,用生命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者风范,他以武训乞学,致力于“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宏伟目标,激励了一代代教育人;“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凭借一己之力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用智慧、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点亮了大山女孩的求学之梦,一声“张妈妈”映照出一位普通乡村女教师高山般的肩膀和温暖的胸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红波、“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蝴蝶妈妈”王玉……一位位令人敬仰的伟大人民教师,如同一座座雄伟的灯塔,给后人以指引、启迪与力量。
匠心育人,师范铸魂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等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共同形成了对新时代人民教师要求的完整体系。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强”的是理想信念,是秉持“求是”的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的至善仁心;“强”的是育人能力,是践行“躬耕”的作风,厚积“学高身正”的职业素养;“强”的是弘道追求,是超越“得道”的境界,坚守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
思“国之大者”,育“国之栋梁”。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底蕴,璀璨的中华教育大家精神谱系,是我们国家继往开来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全国教师队伍总人数已增长至近1900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高等教育普及率实现历史性跨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高校教师牵头占比达到2/3左右。可以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教师队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发轫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淬炼于新时代强国建设的教育家精神,正是这支“筑梦”队伍挺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打下了中国教师“特有的”品质烙印。新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始终,以教育家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统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引导广大人民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师德师风涵养、优质教师培养、高水平队伍管理、全社会尊师重教“四大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一颗丹心,一生秉烛。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对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概括,是对历史的传承,对当下的鞭策,更是对未来的引领。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专业精、思维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对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刻诠释。以“师者”之名,肩负起“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以炽热的逐梦情怀与昂扬斗志,“托举”起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未来与希望。
作者:梅婷婷(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