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前不久,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调研中搞迎来送往、层层陪同的不良风气被点名通报。
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层层陪同的现象屡见不鲜。调研组寥寥数人,却引得省、市、县、乡各级数十人陪同。车队蜿蜒,人员簇拥,场面好不热闹,却让调查研究成了讲排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领导干部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反而给基层平添了负担。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派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气,让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影响恶劣。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的是抓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层层陪同”这一顽疾,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部分党员干部摆架子、讲排场,将“层层陪同”视为身份象征,默认基层高规格接待,甚至享受前呼后拥的“架势”。基层有些部门或有意无意地迎合上级,或担心接待不周影响工作,即便负担沉重,也不敢擅自简化。政策层面虽反复强调为基层减负,但在一些地方的实际工作中,“程序性陪同”仍被默认为“重要任务”,甚至衍生出“穿插陪”等应付手段。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如何让好的作风成为信念和习惯?既要从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上着手,让“轻车简从”的要求深入党员干部内心,以身作则、刀刃向内,卸下职务级别的“架子”“包袱”,多去听一听群众的呼声、看一看基层的问题;更要做好组织监管、明确纪律要求、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明确细化陪同、接待的标准和要求,让“轻车简从”成为领导干部走访调研的标配,主动遵守不逾矩。
让调研回归本真,才能真正发挥调研的作用。让“轻车简从”成为习惯、形成常态,将接待、陪同的精力实打实地用到服务群众上去,才能取得调研实效、赢得群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