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我们将如何拯救这些“无情无义”的贫困生

发布时间: 2007-12-10 18:41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据报道襄樊的5名贫困生因为“受助不感恩”令资助者寒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这些“无情无义”的贫困生不仅不与资助人通信,而且甚至将获得救助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令资助者很难心情平静的,但是为什么会如此,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
  你可以谴责这些人没有人性,可以说他们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也许我们在救助的时候忽视了他们敏感的心理反应。大凡是人,便没有不自尊的,就是要饭的乞丐也是难于忍受施舍者的轻视的,更何况这些“做人唯有读书高”的学子呢?每位资助者,当你伸出援手的时候,你的心态是什么样的,而你的言谈举止又是如何的呢?人们喜欢感恩,那是得到了他人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善意,而不是因为仅仅得到了施舍。我们无法严格要求资助者表现的多么谦卑,但是善意首先是平等的,虽然资助本身都比一般人高尚了,为何不善事做到终呢?穷书生志气高,比比皆是,他们因为贫穷可能在人生的经历中遭到了太多的羞辱,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他们敏感的心情的。经常看到媒体上,那资助单位、资助人面对镜头时的施舍者形象,这虽然是资助者的荣耀,但却是刺向受助人的尖刀。
  我们也要反思,作为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生为什么会变的这样?经历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在贫穷、低下,常遭人白眼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有自卑的,他们会感受到太多的世态炎凉,也对社会保有极度的不信任和不公平感,对他们而言,唯一可以寄托的可能就是读书了,而我们的社会体制也在告诉他们,穷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只要读好书其他都不重要,多年来媒体对捐资助学的铺天盖地的宣传已经令人麻木,各种捐助衍生的新闻令人浑浑噩噩了,一个结论就出现了,资助人并不是仅仅出于纯粹的善心,而接受资助几乎就是读书人的权利了。所以,出现襄樊发生的这种事情并不难理解。
  那么,如何拯救这些“无情无义”的贫困生呢?佛说,行善不求回报。所以,作为资助人在你作出决定之前,就请不要抱着以后获得更多报答的想法,否则慈善就变成了投资。善意是平等的,居高临下的施舍对受助人而言只是你个人的虚荣,他们就像亏欠你的乞丐、小偷。媒体不可过度渲染,否则慈善就变成了广告,成了对受助人贫困、自卑、低下的公开通报。慈善最好通过有组织的渠道,公益组织和政府对受助人直接接触是最佳的途径,因为他们感到安全,感到心灵的安宁,公益组织和政府有着更好的资助经验,他们懂得如何与受助人沟通,并得到他们相应的信息。本人不反对个人私下的一对一的救助,但是如果这样,那么就应该做好接受道德风险的准备。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敖马甲

(本文来源: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