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高福生:用信息公开来遏止“赈灾腐败”

发布时间: 2008-05-27 09:10   来源:    进入电子报
  5月20日,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回应了网上有关“万元高价帐篷”的质疑,指出红十字会并没有找到传言所说的接受CCTV采访的某负责人,其运往灾区的帐篷也非传言所说“价值1300万元的1000顶,而是“截至19日送往灾区价值1540多万元的13114顶帐篷,平均每顶1174元”。而有关慈善机构对于此次捐款是否留存管理费,留存比例,以及使用账目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开透明等,仍是国内公众及各大中文论坛持续关注的焦点。(5月26日《瞭望》)
  四川汶川“5。12”8。0级大地震震惊中外。灾难的降临,激发出巨大的爱心和凝聚力,社会各界、海外华人及国际友人纷纷解囊相助,就连一些乞丐也踊跃捐赠。截至25日12时,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总计290。55亿元,其中实际到账捐赠款物合计237。2亿元,已向灾区拨付75。19亿元。目前,汶川地震已进入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赈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抵达四川地震灾区,各种捐赠数字还会不断刷新。
  随着捐赠款物分批投入救灾,善款使用的透明和公平,能否及时、有效、真实地送到灾民手里、用到受灾难民的身上,以及人们的拳拳爱心是否会被腐败官员所滥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人们多心,而是某些“经验”让人们不得不多长个心眼儿。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救灾款物在发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浸满爱心的“救命钱”、“救命粮”要么成了“唐僧肉”,遭到层层盘剥,要么成了“官”们的“小金库”,用于吃喝玩乐。影响最为恶劣的就是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后,中央财政下拨1。2亿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被县级财政滞留5174万元,有关部门挤占挪用救灾资金4111万元,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及招待费开支,真正用到灾民身上的所剩无几。
  此次地震发生后,亦有网友质疑,一些救灾帐篷采购价格畸高,有挥霍捐赠者爱心之嫌。尽管红十字会方面的人士已经数次作出澄清,却仍然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有媒体报道少数工作人员借工作之便侵占救灾物品,让救灾帐篷通过非法渠道流入了成都市的高档小区;此外,德阳市罗江县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聘用人员借工作之便,将可乐、八宝粥、方便面等救灾物品交到他的女友所开办的店铺销售……这些行径的恶劣程度无以言喻。
  让人欣慰的是,四川有关部门对这些千夫所指的“赈灾腐败”,态度是十分鲜明的,要求“急查、严查、重处”;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也于5月20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保证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众所周知,财政部、民政部是救灾款物管理部门,而中纪委、监察部和审计署则是权威的监督机关和部门。用“五子登科”来监督救灾,力度可说是前所未有,彰显了中央政府监管好赈灾钱物的决心。
  窃以为,要有效遏止“赈灾腐败”,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交给群众一本明白账、放心账。然而,到目前为止,灾区共用了多少善款,用到何处,如何招标购买灾区所需之物,赈灾物资是否真正发到了灾民手上,还存在不少盲区和空白点,还有待信息公开来消弥。
  由是观之,在捐赠监管方面,我们不仅存在历史的焦虑,而且出现了现实的紧迫感。对此,我们欢迎纪检、监察、审计联手设防,事中介入,全程跟踪,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也要关口前移,做到“阳光赈灾”,有效地堵塞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预防赈灾腐败。假如每个人都能从网上顺利查到捐赠和接收方的相关信息,甚至连红十字会捐赠了多少顶帐篷,品牌为何,单价多少,都能一览无余,那些试图借灾发财者将无所遁形,“赈灾腐败”也才会少之又少。
  眼下,严厉杜绝和打击安置和重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是贯穿整个救灾过程的艰巨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全社会的质疑,最大限度地凝聚所有人的信心和爱心,在空前热情的捐款热潮背后,既要严惩救灾款物运行中的各种挪用、占用和贪污行为,也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捐者甘心、安心、放心,并由此催生一整套公开高效透明的慈善业运行体制机制。这不仅是告慰灾民与抚慰民众情绪的最好方式,也是遏止“赈灾腐败”的妙方,更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检阅和考验。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福生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