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重庆市新命名的城市标准地名,将不再使用“村”字。昨日,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有关负责人称, “城市地名带村字,给人的感觉,有点农村味。”今后审核城市新地名,“某某村”将被拒绝。但对现有带“村”城市地名,原则上不予更改。(2008年8月1日重庆晨报)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进程不断加快,更改城市地名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不鲜见,为了扩大城市的知名度,根据实际情况,并非一定不可。然而,如重庆市民政局负责人所说的,城市地名带上村字,给人感觉不好,所以今后该市审核城市地名,一律拒绝村字。这笔者就纳闷了,难道城市地名中一旦沾上“农村味”,这个城市就没了底气?
事情的起源在于,日前,该市市民蒋女士在审核某银行的信用卡时,被在上海的银行总部工作人员误认为她所在的“渝北三村”是在农村,所以她就致信市长信箱,建议更改主城带“村”地名。因此才有了重庆市新命名的城市标准地名,将不再使用“村”字的规定。确实,如果不熟悉这个城市的地名,单凭“渝北三村”这几个字的确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农村,但如果据此就认为,城市名一旦带上村字,就等于沾上“农村味”,这个城市名字就不响亮了,就得处处低人一等,就没了城市底气,这就大错得错了。而这,把城市有无底气归于城市的地名是否与村划清界限,只有去掉了“农村味”,城市就被外界认同了,则也太过于一相情愿。
事实上,小到一个地方,大到一个城市是否被人们所熟悉,是否被外界所普遍认同,靠的是这个地方,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而非是这个地方,这个城市中去掉了农村味的地名。比如说“深圳”, “圳”是指“田边水沟”,“深圳”就是“深水沟”,可以说“深圳”这个名字“农村味”十足,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从最初的一个小渔村到现在驰名中外的大都市,深圳的发展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可以说举世闻名,可为何没见当地因为这个“农村味”十足的城市地名而改名?又如说,江苏的华西村,从地名上一看,也就是一个土的掉渣的“农村味”地名,然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华西村就成了我国的第一个资产上亿元的先进村了。也正是这里的农民,住的是数百平米的小洋楼,开的是几十万元的小轿车,家家都有数百万的存款,然而,也没见他们因为华西村是个土的不能再土的“农村味”名字而改名。很显然,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获得外界认同的底气在于它的经济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等。
再者说了,近年来,重庆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或许,这些一时还不被外界所熟悉,这里的地名对外界来说还很陌生。然而,这些都并非是最重要的,重庆要想加强自己的城市底气,那就不应在乎于暂时外界的评价,而应该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上下真功夫,努力赶上深圳,华西村的发展速度,而不是把城市底气的提高,外界的认同度寄托于给城市地名换个响亮名号上。也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切实提高了。则每个市民自然而然有了足够城市底气,那样也就不会因为一个上海银行职员的一句你“老家有没有电话”而感到不爽了。
由此可见,一个城市是否有底气,名字是否响亮,靠的是这个城市的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民主的文明程度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更能好地被外界所认同,也更为外界说熟知,而非是靠什么在城市地名中去掉“农村味”来维护自己的城市底气。
稿源:荆楚网
作者:林展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