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秦嘉:种橘种出蛆橘 “辟谣”辟成谣言

发布时间: 2008-10-27 08:37   来源:    进入电子报
  10月22日以后,四川蛆橘已流入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市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前一天,当地政府却在言之凿凿地“辟谣”。政府声明言犹在耳,百姓当然不知所措。被有关部门称之为“谣言”的东西,却被证明是人民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事实。而当时的新闻还说地方政府正在追查“谣言”源头,摆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这样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了。非典前,有一些地方政府也把“广东怪病”称为“谣言”,因此还大动干戈,追查过一阵子。后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开始全民紧急动员,珍爱生命,远离非典。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
  这样的“辟谣”,5月在安徽阜阳也出现过一次。当地的某权威大报称,已经查出的5名患儿之间“没有相互传染联系,请群众不要担心”。正是这次“辟谣”使得各医院及幼儿园贻误时机,没有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疫情才进一步扩大。结果是,人民群众相信了来自“权威”的消息,却让幼儿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说到这里,兄弟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近年来地方官府“辟谣”的规律。一般都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手机等,获知了某负面事件,随后一些地方政府出面“辟谣”,声称绝无此事或者已经控制局势。过不了几天,该事件被中央政府获知,勒令各个部门严查,共同防范处理,最后解万民于倒悬,总算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但不幸的是,人民群众似乎已经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地方政府“辟谣”的时候,群众会认为这事情已经真的发生了。这次蛆橘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地方政府的“辟谣”几乎无人相信。群众客厅的电视里在直播新闻发布会上的“辟谣”,而客厅的茶几上,一条条蛆虫正慢慢地从橘子里爬出来。
  这几条蠕动的蛆虫,就是对“辟谣”最大的讽刺。事实俱在,证据确凿,指鹿为马的事情人民群众被忽悠几回,以后就会免疫了。传言之所以迅速传播,是因为正常渠道都被堵塞了,电视不播,报纸不登,广播不报。为了能广而告之,只好在网络和手机上传播,因为这两个渠道,基本还算畅通。
  但是,在某些官员眼中,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管不着”的事情,你用手机发短信传播我不想听到的东西,对不起,这得管管。于是,要追查“谣言”,要秋后算账。而且,这种“辟谣”往往是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名义进行。殊不知,社会的不稳定,恰恰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辟谣”,阜阳不就是这样吗?
  社会稳定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人民群众的安危重要不重要?也重要。最后的事实往往是,地方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辟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二次辟谣”,即确认了这一事件并火速处理。难怪很多群众“只相信中央”。
  这种“辟谣”出自一种与生俱来的惯性,基本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是对事实与后果的极大轻视。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辟谣”之后,真相还是掩盖不了的,迟早要水落石出。这个时候,一些“辟谣”的地方政府就陷入极大的被动。上无以报中央,下无以对黎民。
  “辟谣”虽易,但重塑政府信用却是难上加难。中央政府一点一滴的努力,很可能在一些辟谣辟成谣言的地方政府那里付诸东流。
  稿源:荆楚网
  作者:秦嘉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秦嘉;柑橘;谣言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