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屹立寒潮,铁路是否也该适度涨价?
发布时间: 2009-04-24 09:3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今年,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业普遍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货运、物流业务量明显下降,而宏观经济形势走向的不确定性,使得货运、物流业一时难以走出低谷,几大运输业普遍陷入货运量低靡的困境,各项任务指标数与往年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一些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尤为堪忧,尤其是近期成品油的上调让铁路行业在此次金融寒潮里尤为艰难。
铁路运输历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据《人民日报》报道:铁路货运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反应最为敏感,也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工业增速下滑的影响,铁路日均装车数、货运量均有所下降。
今年1至2月,铁路日均装车数为133681车,比去年同期减少5。1%。进入3月份,铁路日均装车量约为13。4万车,而去年铁路在受到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下,一季度的日均装车数还达到了144587车,目前该指标尚未恢复到2007年水平。
1月至3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76624万吨,货运总周转量完成5858亿吨公里,其中3月份货运总发送量完成26521万吨,环比增长2。4%。但考虑到1-2月春运期间货运让位于客运的客观情况,环比增长量并不代表运输需求已经回暖。
而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货运需求就已经出现连续下滑,12月份受企业补充库存和预期好转的影响,铁路运输量曾一度出现短期反弹,但今年前两个月受春节放假和需求不振的冲击,货运量再次陷入负增长状态。与去年一季度铁路完成的8。12亿吨货运量相比,今年这一指标同比下降了约6%,表明在最终需求降低的影响下,制造业生产活动仍在萎缩。
在这样的局面下,许多交通运输企业本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则,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经营补歉的重点放在做大客运蛋糕上,于是,在运输业就有了“以客补货”一说,即通过增加热门方向客运班车、优化客运产品结构、改善服务来吸引客流,增加运输收入。如铁路“4。1”新图调整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路,民航业本来定价机制就比较灵活,尽管其在航班、航线和服务上也想了不少办法,但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国内几大航空公司联手实施涨价之举,也属无奈,但在当下的经营困局下又不得已而为之。
问题是民航涨价了,相对于高端旅客为图省时快捷,乘飞机出行依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受机票涨价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情势下个人收入的递减,加之铁路近年实施的提速战略,进一步拉近了主要城市间的距离,而铁路而除动车组外的其他列车的票价依然比较低廉,那些过去在飞机和火车中择机而动的中端旅客,有相当部分将可能改乘火车出行,这无疑将加大铁路的运输压力。
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目前同样面临经营窘迫的困局,如果客流大幅增加,而客票依然长期徘徊在低廉价位,一是重点时期“一票难求”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变;二是可能因为客流过大可能影响列车服务质量;三是铁路运输必需的设备设施将无法得到改善。更主要的是,目前,因大规模铁路建设投入和大量廉价列车运营的矛盾,加上金融危机雪上加霜的影响,使得铁路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一些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亏损局面,加上近年一批铁路新线建成投产后将开行不同等级的各类列车,这意味着必须加大新的投入,如果,仍然按照老价格、老设备支撑其运营,仍然在企业性和公益性的夹缝中里外不是人,铁路运输企业不堪重负,其亏损局面将进一步加剧,铁路扩大再生产能力必将受到严重影响,正常的运营乃至今后的发展都将难以为继,其便民利民服务目标的实现将变得遥遥无期。
更为可怕的是,铁路因为资金紧张不得不放缓铁路新线的建设。这必然会使困扰多年的春运难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从GDP的角度考虑,铁路一旦放缓新线建设使其资金投入不足很难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国内资金得不到充裕的流动。钢材、水泥、建设等行不能够享受到该有的带动及发展。何况,即便在将来国民经济复苏,停滞不前的铁路运输依然是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有鉴于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也应适当考虑铁路客运目前的低廉票价问题,使之更趋合理,更符合市场规律。当然,大凡涨价都会引起一些社会舆论和某些民众的置疑,尤其在当前经济“寒潮”中跟风也似乎不妥,但铁路票价长期受困于体制机制,实在有违价格的基本规律,不涨其后果会更加严重。如果以短时小幅的阵痛,换来的是“买票难”“乘车难”等问题的迎刃而解,换来的是装备水平、服务质量大幅的提升;换来的是铁路基础产业长远、健康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复苏。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