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地方,确实存在着卖官鬻爵行为,确实有许多人相信公务员岗位可以花钱买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叫卖公务员岗位”这种简单骗术才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街头。
6月29日《半岛晨报》报道,沈阳市于洪区一家便利店的门前,贴着一张写着“公务员……大专以上……35岁以下……30万元马到成功……130ⅹⅹⅹⅹⅹⅹⅹⅹ”的小广告,公开标价叫卖公务员岗位。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这还用问?一定是骗子!”
笔者也相信,这份广告很可能是拙劣的骗局,原因很简单,“公务员岗位”不是这样卖的。虽然近些年来各地每年都会招录各个层级的公务员,但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公务员岗位”还是具有很强的稀缺性,是一个“卖方市场”。这种格局决定了有公务员岗位“库存”的人,根本无须在街头贴小广告。
不过,虽然我们不难识破这种简单的骗局,并一笑置之,但对这种骗局能够产生的环境和土壤却不能掉以轻心。笔者认为,这种环境和土壤就是:在某些地方,确实存在着卖官鬻爵行为,确实有许多人相信公务员岗位可以花钱买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简单骗术才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街头。
以“买官卖官”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可以搜出近30万个网页,以“买公务员”为关键词搜索,搜出的结果也差不多。远的不说,最近落马的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就被媒体揭露是个“买官卖官的老行家”;就在辽宁省,这几年也曾被爆出轰动全国的葫芦岛市买官卖官“窝案”。
但是,事情的可笑之处在于,虽然买官卖官在一些地方几乎是公开的,但却仍然是一种“秘密”,也就是说,可做不可说。买的人不会说自己的官帽是买来的,卖的人也不会承认自己是收费的。正因为如此,沈阳的这张小广告,就更像是一种讽刺甚至是一种揭露了,它等于向所有在这则广告前驻足的市民宣示:看呀,公务员岗位原来是可以买到的!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断言发布广告者“一定是骗子”,但愿这个斩钉截铁的判断,意味着公务员岗位绝对不可能买卖,否则,这种广告就真成了一种讽刺。
无论如何,这则广告的出现,对某些有权决定公务员岗位的部门和官员来说,肯定是一种尴尬 ,而要消除这种尴尬,只能从制度建设着手,彻底杜绝一些地方公务员招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舍此别无他途。
稿源:齐鲁晚报
作者:邬凤英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