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樊巍:高考舞弊风越刮越烈为哪般?

发布时间: 2009-07-08 16:2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昨日,重庆市取消31名民族身份造假考生录取资格, 但名单不予公布(据新华社7月7日电,新华时评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重庆高考状元何川洋改民族成份加分,到吉林松原考场内外勾结“买场”成风、高科技作弊器材泛滥,再到湖南隆回原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引发的“罗彩霞事件”,一系列弊案使原本神圣而严肃的高考愈加变得让人质疑。
  若干年来,无论国家提前打预防针严阵以待、或事后动手术严肃处理,高考舞弊还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步步升级愈演愈烈,几呈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考生,甚至其家庭,决心铤而走险火中取栗。据此,国人不得不思考病灶表象背后的真正病因到底是什么,是药不对症回天乏术、还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市场决定需求,需求成就市场。高考舞弊的市场如此之大,是一种强烈的现实需求使然。曾几何时,就业求职、入党提干、升官发财,大学文凭成了一道政策规定的、“最低准入”的“铁门槛”:不管是真是假、是干是水,反正没有不行、一有就灵,从来不会追究来历、不用检验能力。一般来说,有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将来稳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学生,大学文凭就是一块合法“敲门砖”、一张烫金“入场券”,一定要拿到手。至于怎么拿到手,那就各显神通了。混满四年,名正言顺捧上铁饭碗,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翻半天,从此过上吹吹捧捧、鞍前马后的太平日子,没有真才实学照样吃得开、混得好。
  当然,那些必须靠自己的真本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打拼谋生的考生不在此列,想必他们不能也不会去作弊,因为既无主观动因、更无经济实力。再说作弊过关毫无意义,毕竟“真假文凭”将来不能当饭吃,他们不会傻到自取其辱难以立足、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地步!
  水货大行其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若干年来,一些官员的学历年年看涨,似乎顶戴加一等,文凭也须跟着晋一级,方能显示出能力与学历的匹配、水平与身份的统一。问题是这些高学历的背后,有几人名副其实? “学历大跃进”昭示着几千年来的“学而优则仕”蜕变成了“仕而优则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腐败官员以“真实合法的”虚假学历谋得政府和企业的高职高薪,在分配社会财富、获取发展机会方面,公平竞争原则荡然无存。“真假文凭”大行其道,使法定学历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大打折扣。上行下效,官员学历带头掺水、莘莘学子趋之若鹜,教育制度、社会风气、国家形象其痛何堪!
  古有扁鹊见蔡桓公,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高考之弊病在骨髓,汤熨针石无济于事,非追根溯源、釜底抽薪不可。
  没有社会公平,哪来教育公平?!单纯惩治高考舞弊,无异扬汤止沸。底薪不抽,也只有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樊巍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