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中和庸:颁发“人格证书”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无聊

发布时间: 2009-11-12 09:3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近日,上海交大正酝酿给毕业生颁发一份“人格证书”,初定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该校也意识到准确描述学生“人格”的困难性,故学校须经过多层论证及检验,最终出台考核方案。(红网11月11日)
  “人格证书”还得由大学开证明似的颁发!读罢该文,笔者以为,上海交大的这一做法,纯属有组织有计划的无聊。
  人格不是证书能够证明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人格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道德品质;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毫无疑问人格没有优良中差或者合格与不合格,只有哪个方面的不足。
  大学不是道德审判官,没有资格颁发人格证书。大学不是道德楷模,在自身道德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没有资格对学生的道德进行审判。人格是一个道德上的词语,重在自律而非他律。大学仅仅是人生人格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假如某人不幸被评判上了人格不合格,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就永远的被宣判为人格上的死刑?一个人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难道这一生要被宣判在人格道德的不合格的境地,这明显违背哲学中的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态度。
  大学颁发“人格证书”只会催生腐败现象。高校的腐败案往往都是钱规则。毫无疑问,在人格证书的评定中,会有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人格不合格或者人格为差的情况,那么部分大学教师或者学生便会通过各种关系对劣等学生的人格进行短时间内的完善。而由于人格的难以清晰界定性以及校方和学生接触程度的稀少性,导致众多老师也乐于顺水推这个人情舟。
  如今大学各种弊端纷纷呈现暴光于众人的视野中,大学到底是一路怎样的货色,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在人们期盼大学能够集中精力在教学上严格把好质量关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种将精力投放在这种无聊举止中的行为。
  大学生人格的养成,靠的是“身正为范”的学术大师们在校园形成的精神氛围,还有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单凭一纸证书,就能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的人格是对大学什么都想证明一把的僵化管理思维的反讽!
  但愿给大学生颁发“人格证书”的这类有计划有组织的无聊尽快歇菜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中和庸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中和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