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6月7日报道 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基层干部的说服能力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领导力。2010年5月,《决策》杂志开展了一个“口才与领导力”的问卷调查,“您对当前官员整体口头表达能力评价如何?”26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高达78%的受访者认为,“一般”或者“整体有待提高”。有专家表示,领导口才偏低既源于培训等技术因素的缺失,更受制于制度和文化等环境因素
说话考究的是一个人的逻辑能力组织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相当的重要。作为一名官员,要做到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协调好群众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各个政策经过官员的宣传能有效的实施下去。
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官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唱功”欠缺,说话的语言说话的魄力也是考察官员是否有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眼中的官员在讲话时通常是“套话”、“官腔”拿来应付,真正有意义的话没有几句,这样既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们经常看到的某些西方国家发表就职演说时激情澎湃,和台下群众打成一片,那是因为他们说的话是切实关系到老百姓利益,能够有效快速的通过语言打入百姓心中,消除隔阂。而中国官员演讲或开会时基本上照着事先研究好的稿子念完,没有一点“波澜起伏”,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听众可以在台下睡着,这样的演讲还有何意义,只是趋于形式化的作秀而已。
中国官员说话能力普遍低下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不会说”,二是“不敢说”。对于不会说的原因就要质疑官员选拔制度了,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怎样,难道连在台上讲话的艺术都不懂也可以通过官员的选拔吗?可能有些官员是“做功”出色,“唱功”缺缺,然而也不乏一些“浑水摸鱼”之辈,他们之所以成为官员就要拷问是否“暗箱操作”了。
至于“不敢说”又是为何,“多做事,少说话”深深扎根于某些官员心中,特别是一些基层官员,他们一方面要讨好上级另一方面也要协调好自己群众的关系,这就更考验其语言功底了,与其说不好倒不如不说。再加上一些条条款款的约束,使得其更不敢多说,谨防“祸从口出”,那不说也就相对保险了。
如此看来,我国官员的能力和素质急需提高,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要积极变革执政理念,使得“唱功”不再是中国官员的软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玲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