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霍文琦:要有胆识“开门迎监督”

发布时间: 2010-08-19 10:5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近日,《河南日报》进行了郑州市治理交通拥堵的报道,客观分析了省会交通拥堵的现象、原因,又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促进了省会治理交通拥堵工作的进展,不仅让党委政府满意,而且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指出:“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8月17日河南日报
  长久以来,不少人反感舆论监督。或怕揭露问题影响官帽,或怕提出问题懒于解决,总之,继续偷偷摸摸干坏事,或者庸庸碌碌无所事事。于是,想方设法堵住媒体的嘴。舆论监督未起,便用“弘扬主旋律”为借口压住;舆论监督兴起,仍想用行政命令“稳定压倒一切”来干预。“弘扬主旋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义背景变了,便成了这些人逃避责任的借口。
  由此观之,对舆论监督的态度,反映的是一种执政心态。是刚愎自用,还是开门纳谏?是固步自封,还是寻求进步?各种心态的博弈,最基本的原点应回归于人民。我们所有的工作,有一个不变的标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人民利益的监督就是正面监督,就是有利监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主席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发生灰尘的,也应该打扫与洗涤。”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问题,不正视,不承认,不解决。
  长久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秉承这样的传统,我党在不断自省,不断奋进,民主政治进程在加快,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难看出,批评和接受批评的分量所在,价值所在。
  现如今,面临利益多元、矛盾多样的社会转型期,更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通信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个艰巨任务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媒体身上,凸显出舆论监督的重要。我们难以忘记一系列舆论监督在共和国史上留下的印迹:“孙志刚事件”催生城市收容制度的改变、“非典”孕育了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舆论监督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同时又是诚恳的、坦白的。提出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拥有开放的观念,开阔的胸襟,非凡的胆识,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接纳真诚有效的建议,才能保持团结和谐,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进一切工作,都要学会“开门迎监督”。
  稿源:荆楚网
  作者:霍文琦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霍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