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幸运:跑偏的贫困补助该止步了

发布时间: 2011-04-06 10:0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两免一补”中的“一补”是给寄宿的贫困初中生、小学生的生活补助,可是河南上蔡县一些学校在落实“一补”政策时变了味:有的贫困生得不到补助,家庭富裕的学生却能得到贫困补助。(4月3日中国新闻网)
  看到这条新闻,既不惊奇也不愤怒。“有的贫困生得不到补助,家庭富裕的学生却能月月领钱。”这样人穷志不短,人富却志短的事情并不鲜见。
  比如备受关注的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近些年奇事迭出、乱象丛生。开“奔驰”、“宝马”、住洋房的领低保者有之;住楼房拿退休金的领低保者有之;利用手中权力、雁过拔毛者有之。而真正需要这笔钱过活的人,往往被低保那几乎苛刻的条件挡在了门外。当然,这些条件多半只针对无权无势可靠、无钱无物可贿的贫穷者。
  再比如,时常会在媒体报端看到这样的新闻:国家的专项救灾款被丧失良知的贪官侵吞,或者被有关部门巧立名目的截留、挪用。慈善家陈光标,他宁愿不辞辛苦地辗转、奔波于灾区和贫困地区,不断地把大笔的善款亲自送到灾民和贫困者手里,也不愿意悠闲地把钱交给慈善机构,因为慈善机构有时会克扣善款自己谋利。他之所以亲手行善,根本原因是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
  扶危济困,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我们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这些政策无疑是好的,是深得民心的。尽管扶贫的资金有限,扶贫的力度和覆盖面有限,但它确实让那些贫困者得到了做人的尊严,沐浴到了文明和谐社会的温暖阳光,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可是,在这些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跑偏现象,不仅违背了党和政府体恤百姓、救助危困的良好初衷,也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得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扶贫济困的事情上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政策的执行者对贫困人群的漠视及对有权有钱者的谄媚;二是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处罚不力、甚至在利益均沾的暗箱里,监管的有名无实。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提高从事扶贫补助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处罚制度。从而让学校真正的贫困生能够月月有钱领,让政府恤民、惠民的阳光真正照进普通贫困者的心里。
  稿源:荆楚网
  作者:幸运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幸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