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中国民间在这一天有剃头、祈雨、吃黄豆等传统习俗,青年作家张一一昨日撰文呼吁将这一天设为“农民节”,以更好地传承华夏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凸显农民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武汉大学民俗专家李惠芳教授表示“没有必要”。(3月13日《楚天金报》)
这位呼吁设立“龙抬头”春耕备种之日为“农民节”的青年作家张一一便是区区在下。鄙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中国农民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更有着一种极为特别的感情。鄙人有关设立“农民节”的建议也得到不少农民朋友以及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的赞赏,譬如著名学者、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教授就公开表示,“张一一这一建议很好。”王蔚教授认为,就中国农民来说,过完正月,年就算过完了,应当好好地忙农活了,他十分赞成我呼吁将农历二月初二设为“农民节”的设想。
而来自武汉大学的“民俗专家”李惠芳教授就有他桃李不言的智慧和芬芳。李教授表示,二月二固然是来自农耕社会的文化习俗,但也只是多个农业生产的标志性日子中的一个,作为“农民节”还不足以成立,“在中国传统习俗之中,与农事相关的节令非常之多,如果这么算,那农民节可多了。”李教授由此认为,“设立‘农民节’没有必要”。
李惠芳教授据说相当“著名”,但我此前并不曾听说,只知道电视剧《渴望》里曾经有一勤劳贤惠、温柔善良的刘慧芳,曾是许多农民和农民工朋友痴心不改的梦中情人。我也不知道著名的李惠芳教授这个“民俗专家”有没有真正研究过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对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又究竟了解多少,但他老人家一如程咬金先生般突然杀将出来,没由来斩钉截铁地否定一把“农民节”,不给予任何合理的解释和更好的建议,只留下一个英俊而模糊的背影,然后大方而体面地扬长而去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作风,未免有些不太严谨。或许以民俗专家自居的李教授是能掐会算几个“与农事相关的节令”的,但他却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哪个节令要比“龙抬头”春耕备种伊始更具作为“农民节”的说服力。闭门研究任意臧否的李教授可能不会知道,对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化传统的中国农民来说,春耕备种,那就是播下一年的收成和希望。
而李惠芳教授的同志兼同乡,致力于武汉地方文化研究的“武汉通”刘谦定则是一语道破天机。这位谦谦君子坚定不移地表示,“一来武汉是个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地方,而二月二主要是农耕社会产生的习俗;二来武汉是一座移民很多的城市,虽然‘龙头节’这个说法许多汉民族地区都有,但离开自己原籍的人们会逐渐放弃以往在农村的生活方式,现在包括武汉在内的很多大城市都没这讲究了!”至此我恍然大悟,城市化进程让2亿多农民融入城市,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可以忘本,别忘了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村还有7亿多的农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主要创作素材就都源自农民和农村,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取用不竭的宝贵财富,而我们既然都已有了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行业性节日,为什么农民节就一定“没有必要”呢?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一一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