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日的《成都商报》刊登了一篇《读大学失败的投资?》的文章,一位家中并不缺钱却存在“读书无用”观念的父亲坚决反对女儿上大学,称不想把钱白白丢给大学,还冒出“好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我只读个小学也能挣钱”、“捡垃圾都比读书强”等惊人之语,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71%的网友赞成“读书无用”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已成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显然是背离了国家教育立国的战略,当今时代的人还存在着如此观点,就是我们社会的悲哀,我们民族的悲哀,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应该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无可争议的共识。但是,与家住成都市槐树店路的玲玲(化名)一样,很多家庭及其子女出于对目前教育的短期“投资——收益”的经济学分析,无奈地选择了“读书无用”。近年来,这种被称为“新读书无用论”的风气,在社会中特别是广大农村已呈蔓之势,挑战着我们对读书的信仰和追求。
其实,玲玲父亲认为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也有他的道理: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毕业出来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几万元钱白白丢了。即便大学毕业出来能找个工作,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元,和高中毕业就去打工能赚到的工资几乎一样,浪费了钱还浪费了四年的时间,不值。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加上已开支的大学学费生活费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所以他认为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
但是,我们也要提醒那些和玲玲父亲持共同观点的七成网民们,当今时代是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沦入到失业大军中,有些大学生甚至连农民工都不如。造成大学生失业问题严峻、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根源,并不在于大学生总量过剩上,而是在于大学生整体的素质不够高。有些大学生好高骛远,刚毕业时就既想施展才华,又想多拿些钱,所以觉得工作难找了些。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因为光在书本中汲取“养分”,既不想做体力活,也做不了体力活,所以造成就业难。
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两者没有可比性。很多人看到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差距缩小,却忽略了很多其他元素。比如说,工作几年后,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他们的上升潜力就非常大;农民工可能干了多少年,还是农民工。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是拿了几千块钱的工资,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更艰苦,缺乏必要的保障,危险性也更高。
肯定地说,读书在当今社会依然是大有用处,学历的高低与薪水依然是成正比的。当然,我们也不要奢望所有的知识最终能转化为现金,很多人的知识或许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同样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熟读唐诗三百首有用吗?如果财迷心窍了,这些知识一定是没用的。但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学到的这些“无用”的知识却会提高你的修养和气质,让你达到与众不同的人生境界。事实证明,有知识的人才会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会得到更高的薪水。
许多年前,那个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曾给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带来过许多伤痛;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繁荣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如果没有读书,没有科学与文化的传承、汲取、交流和进步,不仅我们个人,就连我们国家,都很难有美好的未来。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争取不到较高的身价,通常不是知识的价值出了问题,而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如果一个人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脑子里,即便学富五车,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是百无一用,毫无价值。
要彻底纠正“读书无用论”的谬论,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观因素还在我们大学生们自身,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坚信读书是实现我们个体与国家梦想的最重要的选择,必须牢固树立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技能转化为财富的观念,要正视大学课程和社会脱节的问题,要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生社团、到公司实习等,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还可在大学时代做好考研、考公务员的两手准备,以更多的技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唯有如此,一个有知识的人就不会抱怨自己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
但愿“读书无用论”不再抬头,因为,它是社会的悲哀,是民族的悲哀,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康忠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