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如何对待时评写作中的“死稿”现象
日前,常见有时评网友抱怨自己老是死稿。曾经有个笔友,他说“不要催促编辑,也不要抱怨死稿。要相信编辑,好的文章他们不会埋没的,如果能上稿,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反之,如果没能上稿,说明我们的作品还有差距,需要我们自己认真反思、修改”。这段话对我影响颇深。
个人以为,具体到网络时评,死稿原因有很多种:一是稿件时效性不强,二是稿件与别人观点重复,人云亦云,缺乏独创性;三是稿件与网站口味不对路,四是稿件的口径、尺度与网站要求不相符;五是稿件质量确实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网站编辑有鼓励新人新作的倾向,这个我们大家都能理解。那么对于“脸熟”的作者,编辑们把关往往就比较严一些。所以,越是发稿多的作者,死稿必然也越多的。因为你以前写的很棒,忽然有那么一两篇有失水准,发出来以后呢,有损作者的形象,对后来者也未必有好处。所以,对于不成熟、不出众的稿子,编辑压了下来,其实是对作者、读者负责的表现。所以,当我们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稿子死得越来越多的时候,这说明网站稿件的整体水准在上升,那么对于写作水平一直没啥进步的作者来说,就成了鞭策。要想上稿,就得具备时评人足够的敏感性,能够发现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话题,能够有独立的思考,能够把握恰当的口径和尺度,选择合适的媒体第一时间投出去。
争取稿件发表,还属于比较浅的层次,很多知名时评人的原则是争取文章出彩。如何能让文章出彩呢?这需要大家既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写作领域,有善于多向大牛们的佳作学习,学习人家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比如为什么乔老爷、毕大炮的文章就是吸引眼球?这些读来酣畅淋漓、令人忍俊不已的作品,都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作者的思维为何往往出人意料?作者的文笔为何如此老道?我想恐怕既离不开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思考积累,也离不开行文当中的反复推敲、求证和再学习,乃至推倒重来。
小小时评,寥寥数百字,简洁而不简单,囊括古今,包罗万象。好的时评作品所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作者的观点和人生态度,还有作者的情感、品质和情趣的流露。所谓文品如人品,品文如品人,是也!写下这段文字与诸君共勉,让我们一起慎重对待,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也祝愿还在时评之路上徘徊的朋友能够早日出佳作,写出越来越多的精品力作。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文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