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中国独有的迁徙大潮开始涌动。然而,与很多人“归心似箭”不同,身处异乡的春节“恐归族”,却仍然在为回不回家纠结不已。春节与家人欢聚团圆,这种令人无限憧憬的温暖,却让“恐归族”感到害怕,要么选择拒绝,要么选择逃避。他们说,“儿时盼过年,现在怕过年”。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沉重?(1月23日《河南日报》)
细究起来,恐归原由大体不外:第一,出行困难。比如那些通过车站窗口、售票网点和网络渠道都没能买到回家车票的人,或者经历过长途奔波,饱受“甩客”之苦,折腾得筋疲力尽像个逃荒的人,他们对迢迢路途有一种天然地抵触。第二,囊中羞涩。就像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不高又无积蓄,除去房租、吃饭和其它开销,已经是所剩无几;而春节又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年货、礼品、压岁钱……总不能两手空空。他们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起。第三,怕遇尴尬。一些年轻人惧怕回家,就是怕被父母催着相亲,或者被亲戚朋友问及对象、问及收入、问及仕途、问及个人一些不愿别人打探的隐私。这种情形,常让他们难堪不已。于是逃避,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地选择。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比如惧怕繁缛礼节、走亲访友、吃喝应酬……有人总结“五大怕”:一累饭局车轮战、二惧春运压力大、三窘近况不如意、四烦往来人情债、五愁节后综合症。所有这些,就使“恐归族”成了“月光族”、“酷抠族”、“尾婚族”、“蹭饭族”、“跋涉族”等“新新族群”中的一类,总之可谓“鸭梨族”——“压力山大”之意也。
虽然恐归,但在他们心里,一定都有浓浓的亲情,一定都有眷眷的相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一定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写照。不然,中国就不会诞生倚门倚闾、延颈企踵、望眼欲穿、眠思梦想、牵肠挂肚、一日三秋、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类的成语。他们的心底深处,一定装着或浓或淡、或烈或柔的乡愁。这“乡愁”,也需要有纾解的平台。甚至这纾解,也如久旱盼甘露、他乡期故人、剩女求佳偶那样的迫切。
怎么纾解呢?以我拙见,首先当然仍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想,那些被工作、爱情、收入、生活等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折磨的人,只有自己才能走出折磨的泥淖,谁都不能代你受累。何况许多时候,是自己的“面子”私下捣鬼,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即此意也。特别需要记住:父母不求儿女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更不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孝敬”。能在春节期间骨肉团聚,这是为人父母的期盼。因此即便不能回家,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短信等等方式,传递自己的问候。如此,才能减轻内心的焦虑,才能舒缓淡淡的乡愁。而所谓唠叨、催婚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有朝一日不唠叨了,恐怕你就更怅然了。
此外,各地能给无法回家的“恐归”一族,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方便,多多开放公益场所,尽量减少收费项目,就如西安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春节群众文化活动,杭州连续几年开展的“文化春风行动”。让他们在感受社会温暖的时候,得到精神的慰藉,减轻思乡的痛楚。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雷钟哲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