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某山区市的一位领导干部介绍,当地离省会有3个多小时车程,每次省里通知开会,都要提前一天赶到省城,先住下来,次日到会场,抱一堆材料回去。记者近日明察暗访发现,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一些地方在会议方面仍存在折腾会、铺张会、会议落实会议等或显性或隐性的会议浪费现象。(1月28日《人民日报》)
曾有抽样调查表明,全国省、市、县的领导干部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泡在“文山会海”里。笔者也有专赴省城开会的经历,非提前一日赶到所不能,非抱回一堆资料所不归,而开会传达的内容,要么就“几句话的事儿”,要么根本“没多大事儿”, 可能唯一真正的“事儿”,就是一来一回的旅宿花费及宝贵的时间。
从一年多前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的“八项规定”,到三个月前审议通过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各级部门为其努力不所谓不多,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终究没有根除,不禁想问:“文山会海”为何今犹在?
“文山会海”痼疾犹存有机制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窃以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形式主义在作怪。部分干部对自身工作职责认识不够,本想把事情做好,却又对具体工作方式定位不准、措施不明,多以“一纸空文”为“部署”,以高喊口号为传达,往下则逐级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场面“轰轰烈烈”,贯彻“雷厉风行”,执行“整齐划一”,“一窝风”般地四处弥漫,官员的“面子”也就有了,“业绩”也就有了。在对某些部门工作的考核方面,也存在对“文山会海”的依赖,比如常见的以翻阅会议记录、发文情况认定工作开展等等。前有上级领导的“榜样示范”,后有考核部门的“逐条对照”,形式主义始终“盘踞”在他们的思想深处。
将有限的资源、宝贵的时间耗在“文山会海”上,招来的是口诛笔伐,模糊的是真情实境,损坏的是政府形象,违背的是党的纪律,疏远的是干群关系,官德不容,民情不许。
斩草要除根。要根治“文山会海”现象,其关键在于从思想源头上扭转官员的形式主义之风,升华其政绩观、价值观,多学学知识提升能力,多下下基层了解民情,多办办实事顺应民意方为上策。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冬月禾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