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马长军:文学的品味取决于作家为何而写作

发布时间: 2014-02-17 09:49:2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马长军  进入电子报

  有专家就当前的文学现象提出批评,认为文学的“负能量”的蔓延。(《人民日报》2月14日)
  当前的文学是不是存在“负能量”蔓延的现象,这个值得探讨。不过,文学过分娱乐化、商业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恐怕是大家都承认的。更令人怀疑的是,很多作家似乎完全是冲着某种文学奖而写作。而很多读者也被各种文学奖搞得晕头转向,只读获奖作品。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对文学究竟是什么,作家为何写作之类问题都不在乎了。
  不妨回头看看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的情景。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预言莫言获奖的消息就开始占据媒体娱乐头条。莫言获奖后,令很多中国人都感到兴奋。
  不过,我仍然有点怀疑的是,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因此而开始关注文学,关注文学中的中国?会不会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只不过把这个相当严肃的奖项看得跟某些国产影片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一样,只是把这事看作一桩娱乐事件?多年以来,一次次的遗憾愈加令人感到焦虑,以至于每年都得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絮絮叨叨,一项国际上相当严肃而声誉卓著的文学奖在我们这里常常抢了娱乐热点的风头。国内文学奖评选也不时成为热点话题,谈读书的不多,说评奖的太多。
  以前大家提起诺贝尔文学奖或者其它文学奖都拿作品和作家说事,关注焦点一般集中在获奖作家及其作品上,顺便来搞一番“比较文学”。可近几年风向变了,人们不再说作家,也不再论作品,越来越把文学奖娱乐化,年年都要制造几条中国作家跟诺贝尔的“绯闻”,什么某个中国作家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青睐,什么某个中国作家得到提名,什么某个中国作家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等等,娱乐大众惹人笑话一阵,搞得很多人对“诺贝尔”可能已经抗过敏,提不起兴致了。而泛滥的国内文学奖以及评奖的恶俗做法更让读者大倒胃口。我有时怀疑,也许正是文学奖情结误导了众多作家,使他们的创作放弃了个性而试图迎合他人,甚至更有作家干脆以畅销为目的去创作,文学的品味一再下跌。
  把各种文学奖娱乐化,以娱乐心态看文学奖,视文学不过一种娱乐,文学成了畅销品的点缀,成了娱乐的作料,难道不是很令人感到悲哀吗?有人把这一切归咎于时代,一再抱怨时代把文学吞没了,文学圈子里,也充斥着没完没了的抱怨。甚至很多人都喜欢给文学设奖,这很可能是某些人患上诺贝尔奖焦虑症的一种新型表现。以奖定位,这恐怕正是当今中国文学的一个有点变态或者病态的“特征”。得了奖,作品可以被忽略,但作家的地位提升了,作家所在的单位以及他的家乡都跟着容光焕发;得不了奖,一个作家就好像没得到承认就没了地位,一个地方也就失去了光彩。
  这就不能不让人困惑,我们的作家究竟为何写作?为表达自己,为娱乐读者,还是为取悦什么人?很多得了奖的作品究竟有几个人读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长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文学;负能量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